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基础教育 >> 小学 >> 案例分析 >> 浏览文章
疯狂的中小学作业,一场没有赢家的“负和博弈”(2) 作者:cctvzsw 来源:cctvzsw 文章点击数:


  过去,写作业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儿,现在,写作业已经成为全家的头等大事

  前一段微信朋友圈一篇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推文一度刷屏。文中提到:陪孩子写作业成了危险工种,陪写作业导致家长心肌梗塞。还开出了陪孩子写作业的必读书目:第一阶段《亲密育儿百科》、《孩子你慢慢来》、《让孩子做主》,第二阶段《莫生气》、《佛经》、《老子》、《论持久战》,第三阶段《心脏病的预防与防治》、《高血压降压宝典》、《强迫症的自我恢复》,第四阶段《活着》……

  没办法,不写好作业,轻则在微信群里点名批评,重则学生面临停课,家长接受约谈。敢不好好写吗?

  作业肆意扩张自己的边界,作业正在侵蚀休息,驱赶娱乐,摧毁健康,破坏亲情,奴役未来。

  什么叫成功人士?

  能按老师的要求帮孩子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家长就是成功人士。

  作业为何这么多?

  作业多只是个结果,不是问题的根源。

  难道老师愿意布置那么多检查那么多作业吗?未必。

  难道学生喜欢写那么多作业刷那么多习题吗?并不。

  莫非家长愿意看着孩子没日没夜的写作业吗?不是。

  可,事实上,老师,学校,家长却形成合力逐渐推高了作业的“巴别塔”。

  问题的根源在于单一的应试评价体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以应试分数为标准的教育评价要求所有孩子都排队排在前面,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排在前面,学校希望用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评定自己的业绩。所以,学生作业多是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合力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光靠各级政府发文件要求减少作业,是不能治本的。

  单一评价机制的背后,是过于激烈和焦虑的就业与生存竞争。

  作业的变本加厉,缘于过度应试竞赛形成的“剧场效应”。作业不断增加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成因。

  百度关于“剧场效应”的解释有两条。

  第一条是大学者卢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当时的巴黎成了一个大剧场,每个巴黎人在巴黎这个剧场中观剧,同时又主动被动的参与演出。所有人既是观众,又是参与演出的演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人们完成了自我的异化。

  第二条是个经济学概念。大意是说,如果剧院突然着火了,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每个人都选择快速奔跑出去。导致的结果是大家拥堵在大门口,形成了集体的悲剧。寓意是指:个人最求利益最大化会导致集体秩序失衡,最后形成整体悲剧。

  在这两个概念中,共同点是个人角色和社会环境的失衡。当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会破坏其他人的利益。大家都这么做,最终结果是谁的利益都不能最大化,甚至可能出现整体利益的最小化。

  这就是“无序”局面。“无序”的结局通常是“双输”“多输”甚至“全输”。到最后,往往没有一个赢家。

  在另一篇推文中,笔者运用经济学中博弈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的相关概念分析作业不断增多的内在演进逻辑,即应试教育体制的短期评价机制下,参与博弈的老师、学校、家长,为谋取考试成绩的短期收益,采取非理性的对抗性博弈策略(增加作业),最终形成作业无法减少的“负和博弈”僵局,即“纳什均衡”局面。

  在形成了这种“负和”的局面后,率先退出作业博弈的一方会是短期利益的受害者,所以各方都无法单方面减少布置作业的量,因为在“纳什均衡”的僵局下,谁改变博弈的方向,谁就是更大的利益受害方。

  纳什均衡是指博弈中这样的局面,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

  所以,作业的增加,是全社会过度竞争形成的合力,单靠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一纸禁令,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作业持续增加的问题。

  吊诡的反讽:作业越多,学生成绩越差

  问题一:作业量的激增是否会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

  答案:在一段时间内,作业量的激增会提升学生的课业成分数(绝对成绩,即卷面分),但终究不会改变学生的学业排名(相对成绩,即名次)。很简单,因为大家的作业量都提上去了,所以,全体学生彼此之间的位置基本不变。由于高考、中考是按名次录取的“零和游戏”,名牌大学或名牌高中并不会因为考生卷面分都提升了,就会增加录取名额,只会提升录取的分数线。所以,作业的持续增加不会改善学生的升学层次,只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比原来更累。

  问题二:作业量的激增,是否提升了我国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推测:美国的研究表明,“那些学生做大量家庭作业的国家,学术成就上的国际排名,没有比家庭作业少的国家表现好”。一个佐证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国际测试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的高等教育排名和科技创新能力可远远没有基础教育的排名这么靠前。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们用了太多的精力去进行简单的基础知识的重复(作业)和应试训练,而用了太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创新性学习。

  问题三:作业的持续泛滥,可能是大量差生的重要成因。

  分析:且由于小学实行划片入学,初中招生也废除了入学考试,所以在同一个学校内部,同一个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程度往往参差不齐,甚至有天壤之别。大班额的实际和超负荷的工作量,又使老师无法开展分层次教学,只能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统一的作业,否则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进度和任务。

  其后果是:

  对于尖子生:写作业等于浪费时间。其一,尖子生写作业快,感觉作业不多,存在“吃不饱”的现象;其二、这些作业的难度对于尖子生来说,基本上属于浪费时间,但他又不得不写。所以,尖子生可能丧失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水平的机会成本。

  对于中上等学生:勉为其难。能够勉强写完作业,但基本没有机会培养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他们整天疲于应付。这部分学生是认真完成作业的主力军。

  对于后进生:越来越差,恶性循环。演进逻辑是:

  (1)后进生本来学习习惯差,写作业速度慢;

  (2)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熬夜加班加点,或者是弄虚作假抄作业;

  (3)第二天疲惫不堪,听课效率低,上课听不懂;

  (4)由于课上没听懂,课下写作业的错误增多,作业不合格,需要纠错和返工重写;

  (5)继续熬夜,或者找家教补课,拉长战线;

  (6)连续的打击,彻底丧失学习信心,成为深度的“习得性无能恐惧症”患者。

  (7)厌学,出现心理问题。

  综述:差生之所以差,可能不是因为写作业太少,恰恰是因为写作业太多,导致他根本没有机会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精准学习”。只能被迫忙于进行“伪学习”,或者只能抄作业应付检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能正是过多的作业制造了一批“差生”。

  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制定规范、各科协调、分层设置

  作业,是检测学习,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适当、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其一、制定作业规范。

  当下的作业总体严重超量。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只是限定了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缺乏细化的指导意见,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建议主管部门会同各学科专家,像制定“课程标准”一样制定一个“作业标准”。“标准”应明确各年级各学科作业布置的技术细则,可以细化到每个年级每门学科每个学段的具体作业量,如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学生的作业应不多于几道选择,几道填空,几道计算题等。且应像公布学费一样张贴在每个教室的显著位置,也可以在网上公布。并建立对超量布置作业的举报投诉机制,凡不按指导意见布置作业,或者大幅度超标的学校和老师,学生和家长有权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经主管部门核实,情况属实的,可以通报批评或者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作为减分因素。

  其二、各科协调机制。

  许多老师往往称:我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啊。是啊,一科作业不多,九科作业加起来呢?根据博弈理论,同一学科内部不同老师的竞争,同一班级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竞争,是各科老师竞相作业加码的重要成因。因此,学校、年级、班主任应有作业布置的协调机制,防止作业的“旱涝不均”,既要防范某一段各科作业的“扎堆”现象,也防止某些学科超量布置作业,侵占其他学科学习时间的“以邻为壑”行为。

  其三、研究作业分层的落实途径。

  在大班额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落实作业的分层布置,可能是解决作业超量的重要思路。对于尖子生,是否可以减免一部分机械重复的作业?某些学校曾推出优秀生“免写作业”“免月考”的办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对于差生,是否可以减少一部分过难的作业?给他们减轻作业负担,布置针对性的“补差作业”或“矫正作业”。

  其四、从刚性作业到柔性作业。

  当前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中,学校和老师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学生和家长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布置多少作业,布置什么作业,怎么检查作业,是老师和学校说了算,学生和家长根本没有知情权,更没有参与权。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和家长是学校的顾客,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和学校是学习的服务者。顾客根本没有点餐、选菜的机会,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尴尬?

  综述:作业还是得有,但显然,如何布置是一门学问。

  呼唤学习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社会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步有目共睹。

  一般来说,量变引发质变。然而,过去四十年,教育并没有发生质变,根本一点就在于:这四十年的基础教育,始终是一种“淘汰式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以考试为手段,“筛选”出一部分人,“淘汰”掉大部分人。因此大部分人在教育中获得的是失败体验。

  在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的时代,“淘汰式”教育有其必然性。

  过去,我们靠数量庞大的、中等文化素质的年轻人口红利赢得了三十年的辉煌。今天,中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也空前高涨,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也方兴未艾,中国人口也已经快速迈入老龄化时代。

  再靠人口数量的扩张,不靠人口素质的提升来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完全丧失了可能性。一组惨烈的数字:80后人口总数是2.28亿,90后人口总数是1.74亿,00后(2000-2010年出生)人口总数是1.26亿。90后比80后少30.68%,00后比90后少19.39%。

  再指望00后像70后一样勤奋,像80后一样踏实,可能是痴人说梦了。

  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具有持续创新和学习能力的00后,应该是上两代人的唯一选择。

  上学,可不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学习,可不可以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 End -

  你赞同作者对当前中小学作业情况的分析和建议么?

  欢迎留言。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书开团

  周二:看世界,开视野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美好生活画报

  周末:新知、观点 & 新书预告



人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