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基础教育 >> 中学 >> 中考信息 >> 浏览文章
2018年宁夏中考确定 6月28日开考 作者:cctvzsw 来源:cctvzsw 文章点击数:


  人民网银川4月10日电 (李佩珊)4月9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获悉,2018年全区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将于6月28日至30日举行,由宁夏教育厅统一命题。

  据了解,此次中考要求包括:语文考试不允许使用《新华字典》;数学考试、理化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英语考试先进行听力测试,时间20分钟左右,考生边听录音边答题,录音只放一遍;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只选答一科试题,开卷考试学生可翻阅所带资料,但不得讨论,须独立作答。

  同时,全区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能力考核统一考试,由招生市、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考核时间安排在4月25日至5月25日期间,各考试单位需在4月20日前提交《2018年全区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能力考核安排申报表》。

  相关链接:

  4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已公布2018年中考各科命题说明。其中,信息技术能力考核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旨在考核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各科考试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不受教材版本局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对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试题难度适中,题量适当,不出繁、偏、怪、旧试题;试卷结构简约,主客观题比例恰当,符合学科特点。

  各学科命题说明如下:

  语文

  一、 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学业考试特点,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逐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国家对立德树人的要求,联系学生实际,重点并灵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素养以及探究品质。有利于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方面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学生语文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涉及积累、阅读、作文三个领域,其中积累约占全卷总分的30%,阅读约占全卷总分的33%,作文约占全卷总分的33%,卷面、书写约占全卷总分的4%。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渗透在全卷中考查。

  (一)积累(包括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

  1。默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古诗文。

  2。识记、理解并正确、工整、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3。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典故)以及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4。了解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5。能根据要求恰当表达,语意清楚、连贯,话题集中。

  (二)阅读

  现代文主要选择课外的记叙(包括散文、小说)、议论、说明材料;古诗文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篇目。

  1。会独立阅读,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诸方面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探究能力。

  2。能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和把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3。能就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写法,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语言及内涵。

  (三)作文

  1。能写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能合理安排文章的内容。

  4。能表达真情实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5。能按要求缩写、扩写、续写和改写。

  6。不抄袭、套写作文。

  三、试卷结构

  1。试卷总题量30个左右,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按积累、阅读、作文三大板块结构全卷。

  3。题型为填空、简答、作文三种,无选择题型。

  4。考场内不得使用任何书籍资料。

  数学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课程目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数学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又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考试力求公正、客观,能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考查学生发展情况。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为课标所规定的7~9年级教学内容中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的内容。其中课标中标有“*”的选学内容暂不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严格依据课标不扩展范围,不受教材版本限制。考试中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及其它电子计算工具。

  1。按照课标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但试卷中适当设置一些探索题与开放题,以便更多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解题思路空间。

  2。更多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要求学生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要结合实际背景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与代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法则及运算的理解与运用水平。要求学生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不单纯考查对知识的记忆,对于运算不过分要求技巧,避免繁琐运算。

  4。图形与几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对证明,应关注学生对证明意义的理解以及证明的过程是否步步有据,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不追求证明的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课标规定的范围内。

  5。统计与概率,重点考查学生能否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应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与技能。是否具有统计观念,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避免不必要数字运算,对有关术语不要求进行严格表述。

  6。综合与实践要求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应用意识。

  三、试卷结构

  1。题型

  题型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其中选择题为“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最终答案,不必写出演算过程;解答题可以是计算题、证明题、画图题、应用题、阅读理解题。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2。内容比例

  数与代数占45%、图形与几何占40%、统计与概率占15%。综合与实践内容不单独划分比例,考试中将其内容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内容综合考查。

  3。难度

  试题按其难易程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难度值P≥0.7的为容易题;难度值0.4≤P<0.7的为中等题;难度值P<0.4的为难题。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分值比预估为4∶5∶1,全卷预估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

  4。试题数量

  选择题8道共24分;填空题8道共24分;解答题10道共72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英语

  一、指导思想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坚持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3。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与考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及社会发展实际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

  4。杜绝繁、偏、旧试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

  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单词拼写、综合填空等。

  语法知识的考查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法项目表中的五级要求为准(详情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词汇考查范围以词汇表(详情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所列1600个单词为依据,同时还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材中所学的常用单词、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考查考生对所听语言材料的理解以及从所听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能简单记录有关信息的能力。

  2。口语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英语口语测试,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简单口头表达的能力。

  3。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英语中考的主要考查内容,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考查细节,还重视考查深层理解能力,包括把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要义、根据已知事实作出简单推断、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等。考试形式不仅有传统的选择题型,还将设置非选择题型。

  4。书面表达

  着重考查考生以书面形式表达意义的能力。中考书面表达为指导性写作,即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某些信息,按一定的要求写作文或其他形式的材料。提示形式包括中英文写作要点说明或图表提示等。

  三、考试方法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法

  考试分听力考试和笔试两部分。先进行听力考试,再进行笔试。进行听力考试时,考生在统一时间内在考场收听录音磁带,边听录音边答题。录音带只放一遍,录音结束,听力考试即结束。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题型、计分和说明如下:

  物理和化学

  物理和化学合卷,满分160分,其中物理85分,化学7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物理

  一、指导思想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命题依据,发挥中考命题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初中物理课程改革。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科学内容标准”中规定的学习主题,“科学探究”的考查融入“科学内容标准”的相关主题之中。

  鉴于2017年全区不同地区使用四个版本教材,其内容结构、先后顺序不同,因此,中考内容严格依据课标,不受教材版本限制,也不再以八、九年级的内容划分考查比例。

  2。以下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1)力的图示;(2)电阻串、并联等效电阻的计算;(3)核能;(4)颜料的混合

  (二)考试要求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强调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复现。

  2。突出知识应用,体现学科特点

  注重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以致用。问题的设置力求具有新颖性、启发性、探索性,以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3。重视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重视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立足于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在答题要求上充分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避免背实验、机械地记实验结论的现象。

  4。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试题素材关注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力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

  5。杜绝繁、偏、怪题,题量适中,难度适宜。

  三、试卷结构

  题型有选择、填空、应用(简答、作图、计算等)、实验探究等。其中选择题约占40%,分为“四选一”和“选择说明”(单选),非选择题约占60%。

  化学

  一、指导思想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为命题依据,有利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1。课标中课程内容规定的学习主题,将“科学探究”主题的考查融入“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学习主题之中。

  2。考试内容严格依据课标,不受教材版本限制。

  (二)考试要求

  “依据课标、注重基础、突出应用、重视探究”是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标

  命题遵循课标中课程内容的有关标准,关注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重视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试题素材和内涵中尽可能体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2。注重基础要求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理解的考查,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避免知识的简单复现和技能的机械组合。

  3。突出实际应用

  将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真实而有意义的背景中去考查。通过情景化的试题素材的设置,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体现化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的设置力求具有新颖性、启发性、探索性,以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4。重视科学探究

  重视对学生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科学探究、解决开放性问题等过程,试题的设置不仅在形式上有新意,而且在答题要求上充分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5。关注学科思想和方法

  设置合适的问题和情境,考查分类、守恒、比较、归纳、总结、推理等学科思想和方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试题设置的问题和情境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突出与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

  6。杜绝繁、偏、怪试题,题量适中,难度适宜。

  三、试卷结构

  题型有选择、填空、应用(包括简答、计算等)和实验探究。其中选择题28分,均为“四选一”,非选择题47分。

  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满分100分。其中思想品德70分;历史、地理、生物每科均30分,考生从中选考一科。考试时间共120分钟。考生可参阅自带的教材等有关资料,但必须独立作答。

  思想品德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命题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方向。以生活为基础,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使学生在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国情”和“法律”主题中的部分学习内容。其中,国情约占66%;法律约占20%;

  国情部分:

  (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法律部分详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2。时事(上年度5月至本年度4月),约占14%。

  (二)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

  1。审读材料,明确题意,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调动知识,通过比较辨别、概括归纳、解释说明等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运用知识,探究问题情境,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准确表达的能力。

  三、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选择题、分析题(材料分析、图表分析、数据分析、漫画分析、案例分析等)、应用与探究题。分析题、应用与探究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应用与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历史

  一、命题依据

  命题以教育部2001年制定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兼顾我区使用的不同版本教材,结合我区中学历史教学实际。

  二、指导思想

  1。命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命题有利于推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推进创新素养教育。

  3。命题考查考试范围中的重点知识,强调基础性,关注拓展性与思辨性,考查考生学习历史知识后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4。命题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学习水平,有利于区分考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程度和水平。

  5。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题题量适度,难度适中,有一定梯度,杜绝偏题、难题和怪题。

  6。命题运用历史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运用材料不拘泥于教材。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2)西藏和平解放

  (3)抗美援朝战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

  (2)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社会主义改造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国有企业的改革

  (5)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6)邓小平理论

  4。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

  (2)香港、澳门的回归

  (3)海峡两岸的交往

  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2)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6)中美建交

  (7)中日建交

  (8)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各知识点考核要求请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和理解重要的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2。理解基本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3。读懂历史材料,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够运用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4。正确运用具体史实,说明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

  5。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初步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基本方法阐释历史问题。

  6。按试题要求回答问题,内容准确,观点正确。

  7。书写清晰,文字表述有条理性。

  四、试卷结构

  历史试卷满分30分,由选择题(约10分)、材料题(约 10分)、问答题(约10分)三部分构成。试卷按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的顺序组合。同一题型中同一学习主题的内容相对集中。

  地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命题注重考查学生较熟悉且对以后学习生活有用的一些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考试的甄别、激励、选拔等功能。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目标与要求主要包括学生获取、理解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

  考试范围仅限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内容标准中有关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部分。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3。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三、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12分,非选择题18分,满分30分。

  生物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课程理念,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重视重要概念的学习。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平时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注重问题情境的真实性。试题体现基础性、适当的灵活性和适度的开放性,力求通过试题的解答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创新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五、生物圈中的人”及“十、健康地生活”两个主题中的以下内容: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举例说明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能够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举例说明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说明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5。健康地生活: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三、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约12分,识图题和分析说明题,约18分。

  信息技术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理念,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素养,深化和推动我区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及健康发展。

  试题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着重考查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二、考试形式及成绩使用

 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中进行,采用网络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由计算机随机抽题、自动评卷。考试成绩按15%计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对于考试成绩按等级制呈现的县(区),信息技术亦可实行等级制。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范围为我区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八年级(2015版),九年级(2017版)教材呈现内容。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

  1。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

  2。文字处理与排版;

  3。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4。制作多媒体作品(操作题只考查PowerPoint内容);

  5。网站制作;

  6。程序设计基础知识(暂不设操作题)。

  四、试卷结构

  1。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文字符录入题1题,共5分。

  4。操作题3题,每题15分,共45分。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