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信·招生考试平台-努力做中国顶尖创新性人才选培的教育智库河南招生网山西招生网四川招生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招生信息网 | 2024年01月13日 星期六 |旧版

教育减负应先从高校招生开始

近日,浙江省出台的教育减负文件又重新将“教育减负”话题推向高潮。虽然教育部多次下发“减负”文件,但是实际情况是“减负减负,越减越富”,文件精神在实际落实中阻力重重,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很多专家和人士也从不同角度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但是,笔者以为教育减负问题的根治不应该自下而上,而应该注重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从高校招生开始。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者,笔者面临着同大多教师的无奈。一方面,在各类减负文件出台时,心中感激动,感激教育部门领导,感激他们的教育情怀;一方面,当面对各种庞杂的考核和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时,更多的又是一种无奈。

虽然很多政策类文件中明文指出不能公布成绩、不能增加作业、不能排名。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幼儿园小学化”、“小学特长化”、“初中补课化”、“高中加班化”,最终的导向都是直指高考指挥棒,地区、学校、班级之间难免会出现“此消彼长”、“立竿见影”、“多多益善”、“勤勤恳恳”的社会风气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自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就以《小欢喜》电视剧中的现象为例,靠高考改变命运,立足于社会中的一代人,在面临残酷的社会现实,不得不做出各种身不由己的行为。目的也清晰可见,只为下一代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

因此,仅仅靠基层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必须从高校招生上做出引导,指挥棒导向正确,基层行动也会有改变。

杜绝大学排名是基础。上网搜索,各类大学排名五花八门。从以前的“985”、“211”到现在的“双一流”,虽然政策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难以阻碍“有心之人”的理解,便会出现这样一种认识——大学排名无疑是告诉基层教育,你想要上好大学,就得先考好高中,要考好高中就得先读好初中……这样一直往下推。到最后,出现的行为也就显而易见了。就像有辅导班出现“您来,我们培养人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样广告。这种排名竞争的导向,怎么可能会减负。

开展特色教育是关键。各地中小学都从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根据当地实际的特色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孩子综合素养的培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努力推动教育减负。但是,在高考统一指挥棒下,大学招生整体上还是向分数看齐。这就难免使得基层教育者不得不考虑这样做的代价。因此,需要大学招生从特色开始,不以综合分数为唯一衡量依据。不再以“木桶效应”为参考,在补齐短板上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而是发展“长板”,突出特色。这样基层教育的目标也就自然明确起来,减负自然也就开始。

营造多元发展是保障。无论是减负还是不减负,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能够在社会立足,能够求得一个发展的空间。而当前的就业环境中,虽然一直强调“职业平等观”,但是现实情况确实,多数的就业环境困难重重,“不看能力看学历”,“不看专业看学校”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近日“深圳30万年薪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新闻上热搜。仔细分析,这个新闻背后也折射出教师的待遇并不高。因此,选择教师的人数也少的事实。因此,让学生从特长出发,将特长融入社会发展需要,营造多元发展的社会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得减负是真正在做减法。

总之,无论是基层如何努力,不改变高校招生的评价导向机制,基层教育难免还是会出现“带着镣铐跳舞”的现象,甚至可能还会越跳越难。

白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