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大学学分制改革要堵住“宽出”漏洞 作者:cctvzsw 来源:佚名 文章点击数: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正式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大幅提高大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跨校修读必修课,科研、竞赛可以奖学分,全面学分制、大学提前毕业、半工半读……这些校园新政有望短期内在广东高校实现。据悉,相关改革已在广东省内部分高校启动。(10月19日《羊城晚报》)

  广东此次高校全面学分制改革,可谓亮点颇多。譬如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提前毕业,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探索区域内高校学分互认联盟,学生可以跨校选课;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可以获得学分,并可替代选修课学分。

  相较于此前国内高校实行的徒具虚名的“班级制”学分制,全面学分制打破了同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几乎完全相同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毕业生同质化倾向。学生可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个性化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框架,改革的进步价值很明显。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由于课程设置僵化、学分制改革不彻底、学术权利保障不足等原因,学风不彰令人堪忧。其他暂且不说,光是遏制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以及考试作弊,就已经让一些高校头疼不已。国内高校“严进宽出”的积弊已久,如今以考试作弊等作为表征的“宽出”色彩尤为明显,那么,全面学分制在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会不会对“严进宽出”再次推波助澜?

  从积极意义上看,全面学分制当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优化知识体系和选择更优秀的授课教师。但是,这种选择权同样适用于“减量”选择。试图“宽出”的学生,也可以选择更容易通过的课程,或者更容易被“说服”的老师;本校不容易过关的课程,可以到外校去“运作”。在教师无须为自己的学术评判承担任何责任、学术造假得不到有效遏制,以及制度性“宽出”的诱惑下,“减量”选择并非没有可能。

  让全面学分制发挥出应有效用,首先需要堵住“宽出”的漏洞。其实,全面学分制不过是学分评判体系的改革,其所立足的平台应该是学术权利彰显、权责对等的现代大学制度。只有让学术权利得以壮大,并且养成健康的自净能力,教授对自身的学术行为和对学生基于学术底线的评判,既能行使权利又要承担对应责任,教与学才会回到一致的学术操守上来,全面学分制才能释放活力。

  高等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总量建设已达到相当规模,在此前提下,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已然成为新课题。全面学分制改革,当然可以看作是致力于内涵式发展的尝试,但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诸多改革如何有意识地矫正“严进宽出”的弊端,从而为内涵式发展赢得足够的空间。燕农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