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开学后,新入学的新初一学生将明确知晓3年后本校可升入优质高中的名额分配人数。3年后,每一所公办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将基本均等,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参加中招人数的50%,实现“校额均等”和“机会均等”。
红利一
50%一般初中校毕业生升入优质高中
今年,本市“小升初”特长生比例将进一步缩紧,从去年要求不得超过全市学生总数的5%,变为不得超过各区学生总数的5%。但与此相比,更大的变化是今年新初一学生在3年后即将享受到的升学福利。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一般公办初中校的部分毕业生将不再与优质公办初中校毕业生“同台竞技”,而是通过校内竞争的方式取得名额分配的机会,升入优质高中(学生参加2019年中招的流程见图1)。北京市教委表示,3年后,一般公办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校的比例将不低于50%,与优质公办初中校基本持平。
如何将名额分配的红利有的放矢地投放,以真正为一般公办初中校“解渴”呢?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2015年的中考数据为依据。该负责人解释,2015年统招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超过50%的公办初中校,3年后将不再投放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名额;低于50%的公办初中校则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名额,补充部分的名额将通过计划扩大的增量来解决。举例来说,如果一所优质公办初中校在2015年通过统招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那么,这所学校在2019年中招时将不再享受优质高中名额分配计划;而如果一所一般公办初中校在2015年通过统招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只有10%,那么2019年中招时新增优质高中投向该校的名额分配比例还将增加40%,一共达到50%。
■条件要求
学生中考成绩须500分以上
2019年分配到校名额招生按志愿及成绩录取,采用校内选拔方式,学生中考总成绩须高于500分。学生校内选拔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及体育成绩组成,录取成绩由考试成绩(中考卷面分的70%)、综合素质评价(中考卷面分的30%)以及体育成绩40分组成,总分580分(见图2)。
考生必须满足在同一所学校具有连续三年学籍等条件,从而避免了想通过中间转学等途径以增加获取优质高中入学机会的通道。
■解读
每所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均等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后将确保实现每一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参加中招人数的50%,而且是以校内选拔为主,除要求考生中考成绩达到500分以上(含),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平时在校表现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三年后本市中招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将实现“校额均等”和“机会均等”。
红利二
优质高中名额提前3年早知道
昨天,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发布会,介绍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工作实施方案。会上,市教委基础教育二处处长徐建姝表示,今年“小升初”要提前让学生、家长了解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对自愿进入一般初中的学生各区要优先保证其登记入学。
对此,市教委副主任付志锋解释,今年,本市“采用先登记志愿的方法”,就是说,学生及家长可以到一般公办初中校预登记,假如到该校预登记的人数小于计划招生人数,则优先安排已登记的学生入学;但假如预登记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则依旧采用派位入学的方法。
如何吸引学生、家长自愿就近升入一般初中?付志锋表示,将为一般初中提供更多的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学生可进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门户网站(www.bjedu.gov.cn),在信息平台目录栏中点击“一般公办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查询”,使用学生的教育ID号和姓名进行验证登录平台。进入平台后在检索栏中输入一般公办学校名称关键字检索,可以浏览该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名额分配人数及对应高中、“1+3”项目对应试点学校等。
■解读
以“初升高”引导“小升初”就近入学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对于这种政策“组合拳”给出的具体解释是,通过区域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扩大和赋予一般初中校优质“初升高”机会,直接影响今年“小升初”甚至“幼升小”家长的观念和对就近一般初中校的认同,让就近登记入学学生明确看到三年后升入各所优质高中的机会,由被动派位变成主动选择,从而让就近入学成为常态,进一步解决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难题。
红利三
初二学生尝鲜“1+3”培养试验
从今年起,城六区一般初中校就近入学的学生,将会在初二学年结束后,得到优质高中校为他们准备的定量名额分配学位数,连续完成初三至高三共四年学习。这项改革试点面向城六区所有一般初中内,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的初二学生,被业界称为“1+3”培养试验。
参与“1+3”培养试验试点的学校分为两类,一是市级统筹类学校,其中涉及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北大附中(惠新东街校区)、首师大附中(首师大二附中校区)、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等6所优质高中新校区和部分市级统筹二、三学校,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校,计划招生1180个,每区计划分配到校,校额基本均等。二是城六区部分区级的、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良好办学基础的普通完中,其中包括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北京实验学校等16所学校,面向本区,计划招生775个。
■条件要求
考生需到校面试
6月中旬,学生可在所在初中报名市级统筹类学校,各初中校按自然班根据计划数量,以1比3的比例推荐并在校内公示。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需要参加试点学校的面试,但禁止笔试,面试结果将在初中校公示。区级普通类学校的相关工作将在7月中旬举行。
■解读
有效缓解“小升初”择校热
专家分析,在“1+3”培养实验之前,为了让更多一般初中校的学生获得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北京市已实行多年中招“名额分配”政策。“1+3”培养试验计划将全部面向一般初中,或将成为“名额分配”政策的补充,从而在促进教育均衡上走得更扎实,确保教育公平理念在学生身上的实际获得。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为一般初中校学生增加一次进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将有效缓解热点地区小升初择校矛盾,引导更多家长送孩子在家门口就近入学。
红利四
市级“牛校”将向农村倾斜
2015年,北京市在中考招生政策中首次增加市级统筹计划。其中,“统筹一”指10所优质高中跨区招收368名学生。除东城、西城、海淀外,这些名额全部分配至各区初中校并适当向远郊区倾斜。今年,将增加市级高中“统筹一”项目在乡村初中学校的招生计划。
同时,在市级高中“统筹一”项目招生计划的基础上,本市将确保中考成绩在530分以上者全部进入优质高中校;远郊区乡村学生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者,确保有半数的比例有机会升入优质高中。
北京晨报记者还了解到,今后中招将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高级外语人才培养、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融合培养等贯通培养项目中,将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乡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