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基础教育 >> 中学 >> 趣味课堂 >> 浏览文章
“手机争夺战”愈演愈烈,靠“砸手机”来管是教育,还是暴力? 作者:cctvzsw 来源:cctvzsw 文章点击数:


编者按

前段时间,绵阳一高中有学生在网上发视频爆料称,班主任两学期砸了班里学生22部手机,对此,涉事的四川绵阳市安州中学表示班主任的做法欠妥,而被班主任砸掉的4位学生的家长却纷纷表示“砸得好”

如今进入寒假,“手机争夺战”已从校园转向家庭,而对于“砸手机”行为,你怎么看?老师、家长到底该如何防治孩子沉迷手机?

1

靠“砸手机”真的“砸得好”吗?

(配图:学生交给老师保管的18部手机)

涉事的绵阳安州中学表示,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但班主任的做法有些不妥,目前学校已召集所有班主任开会,将研究一个更好管理学生带手机的方式方法。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对于班主任砸手机的行为,学生家长都觉得“砸得好”。他们均称,自己很难管住孩子玩手机,同意老师砸,“断了孩子的念想”。

手机是学生的私有财产,班主任这么做的确不妥,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家长为何还支持?

据安州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作为一所区县中学,留守学生较多,住校的也多。这些留守学生的家长,有的事实上是隔代老人,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有的是父母中的一方,另一方在外打工……在对孩子的管教上,他们都有力有不逮之处。

这些家长把对孩子的管教,托付给了学校和老师,把责任压在了学校和老师身上,而重任在肩、压力山大之下,也难免有老师不耐烦,甚至情绪失控。

去年10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曾予聚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显示,相较于非留守少年中有8.8%的人“每天玩4—5小时”留守少年的这个比例达到了18.8%,超出一倍还多;还有一些留守少年“每天玩6小时以上”,像在专职上班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玩游戏。

2

症状校园里,病根校园外

财物被损毁家长还要叫好,冒着被批评处分的风险老师也要去砸,这些行为都是病态,其症状出现在校园里,病根却是在校园外。现实中,有些家长对孩子严防死守,有些家长则放任不管,实际上都源于家长对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的能力缺失。

孩子沉迷于玩手机,说到底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

1. 弥补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缺失和社交需求

尤其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面对的是家长的“不在场”,是一个缺乏管教和关爱的环境。而手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失,用虚拟世界的愉悦填补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陪伴和关爱。

2. 提供了现实世界所没有的乐趣和精神满足

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的大火,成为了孩子之间新型的社交方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游戏场地,也从原来一起去的球场,转移到了在网络游戏中的战场。

3. 缺乏比玩电子产品更天然、有益、健康的学习和放松方式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孩子们的休闲方式多是看书、户外运动、下棋等益智游戏,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体魄,还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思维。而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孩子们的娱乐方式也逐渐转变成了窝在家里,捧着手机、平板一刻都不放下,随之而来的是孩子沉迷手机的各种问题。

3

“砸手机”折射教育管理能力的不足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规定,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这说明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正走向“严管”,但“严管”并不等于粗暴式的教育,更不能用砸手机来实现。以简单粗暴、极端激烈的方式处理问题,只会对学生起到负面示范作用,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中国教育报在《砸手机,折射教育管理能力不足》的文章中称:“不管在学校还是家庭,砸手机都不是一种教育力量,更不能抵达孩子的内心。”

儿童保护和儿童工作独立专业顾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专家暨项目官员),在国内从事社会发展和公益慈善类项目工作21年的杨海宇认为:

学生们在上课、就寝时玩手机,这是肯定不行的,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健康发展。但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一味禁止,甚至用粗暴方式禁止学生用手机,无助于消除孩子对于信息世界的渴求与接触的。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成为手机的俘虏。

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需要和老师、家长一起商讨如何更好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所控制。

4

如何打赢这场“手机争夺战”?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手机争夺战的主战场很快就要转移到家庭,一大半的家长将面临考验。

比较常见的现象是,一到寒暑假,孩子好不容易从繁忙的学业中脱身出来,对于手机可以说是“毫无抵抗力”,玩游戏、看视频、聊天社交……这就需要学校、家长采取一些措施,让孩子“适度”玩手机。

学校层面:

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类规范。

比如小学生和初中生自律性较差,可以禁止带手机;高中生和大学生自律性较强,有社交需要,可以分时段使用。

2. 禁带手机只能治标,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才是根本。

对于在互联网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应该加强孩子的网络素养教育,让他们具备更强的辨别力、自制力,学会自我管理,将手机变成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工具。

家庭层面:

1. 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

1、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孩子要学会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2、孩子出门玩耍时,可以要求不带手机出门。

3、小学生: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准时将手机收走,并且关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中学生:平时住校,周末21:00准时收走手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4、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至于具体玩多久,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

5、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机作为惩罚。

以上5条请坚持一个月时间,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

2. 转移孩子注意力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

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他*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

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

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他*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3. 家长要以身作则

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前,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 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 孩子闹脾气时,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候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家长觉得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就拿出了大法宝——手机。

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因此,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不要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法,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 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手机争夺战说到底是眼球争夺战,关键在于为他们提供有趣、有爱的家庭生活,把他们的目光和心思吸引到现实生活中来。



人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