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p>
<p> ◆注意限制要求</p>
<p> 申论考试中对字数是有限制性要求的。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150字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申述、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以内。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要扣分。另外,答题应该简洁,做到要言不繁,切中要点。这种要求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对应试者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文字水平的综合性测评。应试者不要因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影响考试成绩。</p>
<p> <strong>考前提醒</strong></p>
<p> <strong>熟悉考场</strong></p>
<p> 考试前一天,一定要抽时间去熟悉一下考场的位置和周围环境,提前找到考场,了解行车路线,估算行车时间。如考点较远,可考虑安排提前一天住进宾馆休息。</p>
<p> <strong>打印准考证及核对证件</strong></p>
<p> 网上交费成功后,在规定时间内,不要忘记准考证的网上打印,并注意核对身份证、签字笔或蓝黑钢笔、2B铅笔、小刀、橡皮等是否装入铅笔包。</p>
<p> <strong>放松心态,贵在坚持</strong></p>
<p> 考试之前不必过于紧张,相信自己当前的实力水平已经基本上可以应对考试了,重要的是学会放松。另外,无论上午的行政能力测试难度多大,你答得多么不好,都要坚持继续完成下午的申论考试,坚持下去,努力答完就会有机会。</p>
<p> <strong>注意休息,切莫熬夜</strong></p>
<p> 休息是考试成绩的重要保障,应保持10个小时左右的良好睡眠。保证良好的状态,这一点比你熬夜到两点多看几道题强多了,我们通常讲,一个良好的状态会对你提高5分-10分非常重要。</p>
<p> <strong>不要随意改变习惯</strong></p>
<p> 不要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影响到你身体的不适。比如你很少吃早饭,那考试当天也不要吃早饭,否则身体会有不适,影响答题状态。</p>
<p> <strong>真题讲解</strong></p>
<p> (2007年行测)51.卫育路小学图书馆一个书架分上、下两层,一共有245本书。上层每天借出15本,下层每天借出10本,3天后,上、下两层剩下图书的本数一样多。那么,上、下两层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p>
<p> A.108,137B.130,115</p>
<p> C.134,111D.122,123</p>
<p> 分析:考生看到题目后,千万不要按部就班地列式计算,只需要动个心眼,就能“看”出答案:由题目可知,两者之和为245,上层比下层多15,显然只有B符合条件。</p>
<p> (2007年行测)16.对联“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从表面上看表达非常平淡,但从形体上分析,上联由“人、人、土”三字并成了“坐”字,下联由“日、月”二字并成了“明”字,这就构成了饶有趣味的汉字修辞。</p>
<p> 这段文字主要是()。</p>
<p> A.从汉字的独特形体特点来理解汉字修辞</p>
<p> B.从汉字的独特形体特点来理解表音汉字</p>
<p> C.从汉字的独特形体特点来理解汉字语义</p>
<p> D.从汉字的独特形体特点来理解汉语逻辑</p>
<p> 分析:这类题目要快速阅读,善于抓住关键字词,像材料中的“从形体上分析”、“这就构成了饶有趣味的汉字修辞”是关键字眼,显然答案A是正确的。</p>
<p> (2007年行测数字推理)44,52,59,73,83,94,()</p>
<p> A.107B.101C.105D.113</p>
<p> 分析:数字推理最常用的就是加加减减看规律,题目中后项与前项的差分别是8,7,14,10,11,乍看可能看不出规律,仔细一看,各个数字本身个位与十位的和,正巧就是后项与前项的差,于是,44+4+4=52,52+5+2=59,59+5+9=73,73+7+3=83,83+8+3=94,94+9+4=107,选A。</p>
<p> (2007年行测)52.甲、乙、丙、丁四人共做零件325个。如果甲多做10个,乙少做5个,丙做的个数乘以2,丁做的个数除以3,那么,四个人做的零件数恰好相等。问:丁做了多少个?</p>
<p> A.180B.158C.175D.164</p>
<p> 分析:在考场上,要是真正去列式计算这道题目,肯定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并且计算的过程会很复杂。但是,聪明的考生会从题目中找窍门:“丁做的个数是3的倍数”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信息,而大家都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数之和也能被3整除,看看选项,只有A符合题意。</p>
<p> (2007年行测)56.从1,3,9,27,81,243这六个数中,每次取出若干个数(每次取数,每个数只能取一次)求和,可以得到一个新数,一共有63个数。如果把它们以小到大依次排列起来是:1,3,4,9,10,12,……那么,第60个数是()。</p>
<p> A.220B.380C.360D.410</p>
<p> 分析:首先要快速理解题意,再看想要答案,第60个数,要是从前面往后推算肯定会很麻烦,一不小心就会乱套,而从后面往前推,第60个数就会“柳暗花明”,因为第63个数肯定是1+3+9+27+81+243,往前推,第62个无非是3+9+27+81+243,第61个就是1+9+27+81+243,第60个就是9+27+81+243=360,答案选C。</p>
<p> (2007年行测)60.A、B两数恰含有质因数3和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5,已知A数有12个约数,B数有10个约数,那么,A、B两数的和等于()。</p>
<p> A.2500B.3115C.2225D.2550</p>
<p> 分析:根据题目,又是质因数,又是公约数,许多考生可能会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些“歪点子”:既然两个数的公约数有75,那么两个数的和自然也能被75整除,逐一尝试选项,只有2550符合条件,自然答案就会水落石出</p>
<p>中国招生信息网</p>
<p>中国招生信息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