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自封为“不得志‘海龟’”的李以明早晨六点起床,从北京南三环赶到位于海淀区的展览馆现场,却看到门前“至少200米的队伍,乌压压一片人头。”这是近日在京举办的为本土硕士和海归提供职位的高级人才招聘会上的一幕。</p>
<p><font face="Arial"> 无独有偶,3月中旬上海市举办的首届海外留学人才专场招聘会,超过2000名海归将场内挤得水泄不通,主办方加开了四部“休假”电梯,才缓解了电梯超载的燃眉之急。</font></p>
<p><font face="Arial"> “这几个月是海归分批毕业高峰期,很多海归都回来找工作。就业形势如此严峻,我们和本土研究生抢饭碗的竞争已不可避免。”李以明无奈地说。</font></p>
<p><font face="Arial"><strong> 留学生回流加剧 北美华人归国创纪录</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美国密歇根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林森赶上跨洋的夜班飞机从美国回来。他知道,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工作机会减少,美国公民都面临失业,今年大部分美国公司都表示不招收外国留学生,相比去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font></p>
<p><font face="Arial"> 一出首都机场,林森来不及擦脸,便奔赴某世界级美国咨询公司北京办事处面试。他和面试官侃侃而谈一个多小时,非常投机,当场敲定今年4月就可以上班。</font></p>
<p><font face="Arial"> “当时觉得,回国找工作真是容易啊。没想到一周后,公司给我发邮件说,因为经济不景气,美国总部决定暂时不扩张中国办事处,近几个月内都不会招人,真郁闷死我了。”林森无奈地摇头。</font></p>
<p><font face="Arial"> 据美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近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留学、创业、海归”论坛爆满。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加深和美国经济的衰退,北美华人归国创下了空前的纪录。</font></p>
<p><font face="Arial"> 主办人之一朱红文表示:“消息公布才3天,就有超过400人报名,而会场只能容纳350人,这是往年举办论坛从没遇到的事。”当日与会的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岑建君感叹,最近他为海归签署回国档批到“手发麻”,“急需更有效率的做法”。</font></p>
<p><font face="Arial">
<p><font face="Arial"><strong> 留学生在国内求职也不易</strong></font></p>
<p><font face="Arial"> “其实很多海归成为海待,并不是因为自身背景不够好,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本科就读于国内名牌大学的李以明发出这样的感叹。</font></p>
<p><font face="Arial"> 在一项关于留学生背景的调查中,数据显示,不少海待并非不学无术只求混张文凭,60.5%的海待属于“国内一本+海外硕士”,而学业背景为“国内大专+海外硕士”的只占10.5%,背景为“海外本科+海外硕士”的占到13.7%。</font></p>
<p><font face="Arial"> 林森说,因为华尔街金融危机,大批有经验的banker早已回国攻占比如中金(CICC)之类的中国顶级投行,今年应届生基本连第一轮interview(面试)都拿不到。另外,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笔试名单里居然有好几个从MIT(麻省理工)商学院回国找工作的海归。</font></p>
<p><font face="Arial"> “大学同学约我聚会,我都抽不出时间来,除了在飞机上,就是在赶往机场的路上。海归在国外难找工作,回国也一样艰难啊。”林森在发给朋友的msn信息里说。</font></p>
<p><font face="Arial"> 林森表示,海归回国找工作要遭遇面试与课业冲突,导致无法按时回国的问题,还面临经费投入的问题。另外,“国内很多公司是要笔试的,我们人在美国没办法回来参加,所以只能放弃了很多机会。”<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