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报好第一志愿呢?怎样才能避免“一落千丈”?专家认为,关键是依据考生自身的实力,即平时成绩以及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
成绩稳定、心理素质过硬、临场发挥出色的考生,第一志愿可以适度超前,以免留下遗憾;但对于平时成绩起伏较大、估分时不稳定因素较多的考生,报考第一志愿应保守一些。
高三老师普遍认为,鉴于第一志愿的重要性,考生、家长有必要对拟报的院校列出一个候选名单,再根据收集掌握的各个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档线、上线生录取比例、专业录取的走向,对照考生可能实现的程度,逐一筛选、排除,得出各批次的第一志愿院校。
什么才是合理的“梯度”?
【误区扫描】
录取时“一落千丈”为哪般?
部分考生没有在第一志愿被录取,而第二、三志愿等又没有与第一志愿拉开适当的梯度,结果从第一批重点线上滑入第二批录取的普通院校,或者落入第三批志愿院校中,造成“一落千丈”的局面。
比如,广东某中学的小卢,2003年高考成绩为715分,他第一志愿报了复旦大学,第二、三志愿分别报了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名牌学校,结果,小卢以5分之差没有被复旦录取,而他所报的其他学校都是热门名校,第一志愿生源非常充足,不太可能考虑第二志愿考生,小李最终落到第二批院校。他的失败原因就是填报的志愿没有形成很好的梯度。
【策略技巧】
“降幕式”排列避免“撞车”
所谓“梯度”,是指同批志愿中高低不同的院校层次。
据省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校招生录取时,虽然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但总是有一些类别院校和专业由于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还要从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中补充录取。因此,建议考生在填报同批志愿时,为了增加录取的机会,要用心处理好志愿之间的院校梯度和层次。
省教育厅副厅长、考试中心主任罗伟其认为,高考竞争异常激烈,为了避免发挥失常从而落榜,考生在确保所填报第一志愿是与自己实际相符的录取层次较高的院校外,为了不失掉中间阶层院校和出于保底的需要,其他志愿的填报应由高到低,呈“降幕式”排列,同一层次院校不能填写成“并列式”或“波浪式”,更不能填成“升幕式”,这样可以避免同一层次的志愿之间的“撞车”现象。
如在广东,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属于同一层次院校,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报了中大,而第二、三志愿却填华工、暨大,这样该批中大之外的志愿等于是无效的。
此外,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也都是同一梯度的院校,如果所报志愿在这样的同一梯度上,就会失去更多的录取机会。
罗伟其认为,除了填报的院校之间要有梯度,填报同一高校中的几个专业间也应适当形成梯度,不要同时填报该校的热门专业。
一些高中老师感慨地说,考生往往忽视了专业的梯度和层次。很多考生的成绩高于他所填报院校志愿的最低分数线,但由于所填的专业之间要求都比较高,从而造成全部专业都没有达到录取线的后果,这就是常见的“填报志愿偏高而且没有梯度”现象,但只要考生在填报时注意,还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