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分
考点内容:
17、隐形飞机、混沌理论、U盘格式化、土星环
考察特点:
比较冷僻,难度较大。
对策:
经常看看科普读物。
文化部分
考点内容:
18、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文化象征
考察特点:
比较简单,属于应知应会的内容。
对策:
经常浏览报章可以积累起此类常识。
法律部分
考点内容:
19、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理学】
20、合法(宪法与行政)行为【宪法与行政法】
21、地方政府规章【宪法与行政法】
22、行政处罚【宪法与行政法】
23、犯罪【刑法】
24、无因管理【民法】
25、突发事件应对法【宪法与行政法】
考察特点:
基本延续了07、08年法律常识的内部格局,重点是宪法和行政法的内容。
对策:
如前所述,考点就是考过的点,“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
(三)宏观:格局的重组
以上是从微观(考点复合化)和中观(内容多元化)两个层面对09真题进行了检讨,而从宏观层面,我们发现了内容多元化背后,常识判断模块整体格局的重新组合——多元之中有重点。
从09真题中,浮现了三大重点板块:时政、历史和法律,其题量分别为5道、6道和7道,占到三分之二强。也就是说,内容的多元化并不是随心所欲,杂乱无章,背后仍有规律可循——在09年,出题人重新设计了题目框架,将07、08年单一法律常识,转变为以“时政、历史和法律”三大板块为支撑,以地理、医学、科技、文化等为辅助的新结构。如前所述,国考真题结构的这一变化,还很有可能逐渐影响到地方公务员考试。而从应考角度,为了因应这个动向,考生在复习时就应当有的放矢,把握轻重缓急,方能胸有成竹,防患于未然。
三、把握未来:复习的战略和战术
(一)复习的战略问题
所谓复习战略,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理解,从纵向上说,指复习进程的规划,从横向上说,指复习内容的取舍布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善于制定复习战略,才能把握复习的主动权,胜人一筹,对于考生,尤其是初涉公考的朋友来说,复习战略实为一重大之先决问题。
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和对现状的探究,我们认为,如下战略是实事求是的,谨供参酌采纳。
第一,从纵向上说,宜先广泛阅读,后大量做题。
阅读为本。广泛阅读背景材料,好比建房要打地基,正如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阅读正是获取第一手感性认识,夯实知识之基的手段。为此,材料的搜集、准备就是理所当然之事。我们认为,对于历史、地理、医学这样的科目,中学教材或读物是很实用的材料,对于时政,则可以经常浏览报章(如《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亦可考前突击掌握本年度重大时事,对于法律,则有必要使用专门针对公考的辅导教材。阅读的方法以浏览为主,不必强记,可反复多次翻看,但求达到留有印象,不致遗忘即可。
做题为用。在阅读材料,积累知识之后,还要通过大量做题来深化理性认识,提高解题速度。换句话说,阅读可以让我们做对题目,但在公考中,仅仅能将题目做正确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还必须在做正确的基础上做得够快,而这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来保证。
那么,总体上说,对每一个科目,都应当按照这样的进程进行准备。
第二,从横向上说,宜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如前所述,“时政、历史和法律”是09真题的三大重点板块,那么我们在复习时对这三部分内容就应当多下些功夫,在时间和资源上都应向这三个板块倾斜,而对于其他部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少看或者不看。
(二)复习的战术问题
复习的战术问题,实则对既定战略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或者说如何阅读和如何做题的问题。
如何阅读呢?首先,常识题具有涉及面广的特点,要求阅读范围尽可能广泛,因此,阅读速度一定要快,以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其次,由于材料内容太多,强行记忆、机械记忆几乎没有可能,我们提倡柔性记忆,也就是通过反复阅读来深化大脑中的记忆痕,形成大致印象,事实上这对于公务员考试已经足够。再次,遵循记忆规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对同一材料,在1天后,2天后,4天后,7天后,15天后多次复习,就会记得很牢,而这已为众多过来人的经验所证明。
关于做题,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重视做错的题。错题反映了我们知识的盲点或者我们解题方法的不足,多做错题,就能消灭盲点,优化解题技巧——这也是屡试不爽的应试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