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来临,一些中小学生结伴到江、河、湖等天然水域游泳的也增多了,由此造成的溺水死亡事故也多起来。造成中小学生溺水事故的原因:一是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以前政府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和社区基本上没有建造游泳池,农村学生就只能到溪流、河塘、水库游泳,而这些地方水下情况复杂,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二是社会监管体系不到位。长期以来,农村孩子下河游泳司空见惯,学校在暑期无法管理,家长又无暇顾及,而社会监管基本上是空白。
如何有效预防中小学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问题的根源探究。
首先,政府可通过财政投入、企业捐助、体育彩票基金等多方筹措专项资金,根据地域的特点,在农村和社区建立安全的游泳场所。同时,各地在辖区内选择适合游泳的安全河段,就地取材,围起“天然游泳池”,配置好基本的安全游泳设施,让学生尽情享受夏天的清凉。
其次,各地要加强对易发安全事故地段的监管。聘请一些热心群众、教师、离退休人员,组成夏季孩子安全监护小分队,在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河段进行巡逻,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提醒。
第三,各地要建立统一的预防意外溺水的警示标志。对溪流、河塘、水库等处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危险地段,竖起警示标志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笔者希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不要只发一张通知了事,而要采取积极对策把孩子们吸引到安全的游泳场馆来。同时一些学校不妨向学生发放《告家长书》,提醒家长在暑期管好自己的孩子;各学校在放暑期前,要进行一次暑期游泳安全教育,让孩子过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