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古希腊史诗、拉丁语……这将是今秋开学的中大博雅学院的课程表。昨日,记者了解到,由学者甘阳操刀制定的中大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将于今年秋季铺开,大量博士生将作为助教启用。作为试点,中大珠海校区近5000名新生将重读“经典”文献课程,挑战老师权威。随后,这一改革将逐步在各校区铺开。据悉,至2011年,中大全校所有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将必修通识教育课程。
中大五千新生“吃螃蟹”
日前,本报曾报道中山大学今年新设立博雅学院。通过二次遴选的30位新生将成为该学院首批学生。这些学生不属于任何院系,通过不分学科的4年完整博雅教育,修读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中国文明、西方文明等课程,完成一个独立研究课题,毕业后将获得“哲学博雅”学位。
“博雅学院是中大在通识教育领域的一块试验田,在未来几年通识教育将是中大教改的重点。”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介绍,今年秋季开学,珠海校区近5000名新生将修读新的“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本科前两年内,学生要修满16个学分。随后,改革将逐步在各校区铺开。至2011年,全校所有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将必修通识教育课程。
重读经典挑战老师权
学者甘阳是中大此次教改的幕后“操盘手”。
据悉,他于去年被聘任为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并担任中大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甘阳介绍,中大的改革把各系的核心课程集合放在了公选课的平台上。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最核心的课程,作为公选课将扩充到300人的大班教学,但课程难度并不降低。为保证教学质量,大班教学也有小班讨论。中大将按照30:1的比例为学生配备助教。
改革后,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将分中国文明、全球视野、科技、经济、社会、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四大类。学生须在每大类必修4个学分,本科前两年内完成16个学分。其中,经典阅读将是中大通识教育的重点。“经济学的课程,能否只上一门课程,比如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国古代文学能否只上一门《孟子》,这样的效果绝对比上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效果皓。”甘阳说“只有文本在手,才能挑战老师权威,否则将永远满堂灌。” 中国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