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去年,学大教育北师大校区接了一名叫郭浩的男生,初中刚毕业,中考成绩不到300分,没考上高中,在学校被列为"劣等生"。家庭条件优越。但母亲的娇惯,父亲的疏忽,学校老师的歧视,同学的排斥,造成他心理畸形、玩世不恭、逆反抵触。
第一次上课,就对辅导他的年青女教师说了些不堪入耳的话,致使教师不
于是,学管师把这个孩子交给了常国栋老师。
按照以往的惯例,学生第一次和任课教师见面,要由学管师介绍。常老师不,他让学生自己来,装作对学生以往的"劣迹"一无所知,让学生保留在老师心目中完好的形象。他说,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和改变的几率。
第一天上课的时候,是早晨8点钟,正赶上下大雨。常老师早早来到工位,将事先复印好的教材摆在桌上,因为他知道这个孩子没有教材。让常老师意想不到的是,郭浩打着雨伞,提前10分钟来了!常老师欣喜地说:"你真好!"郭浩一愣,常老师接着说:"没想到这么大的雨,你居然没有迟到,还提前了10分钟,说明你是一个守时守纪的人!"
细心的常老师发现孩子被表扬后很害羞,也很高兴。在这愉快的氛围中开始讲课,常老师非常认真,把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写在草稿纸上,出乎意料的是,讲完课后,郭浩要求把草稿纸带回家。常老师高兴地说:"你真是个上进的孩子!很多学生都在暑假出门旅游,而你却放弃游玩的机会,冒着酷暑来补习功课,还如此认真,可见你的决心。这是良好的开端,要坚持下来!"
一番话,让郭浩心里乐滋滋的。第二天,学管师告诉常老师,说郭浩的家长打来电话:孩子回家可高兴了,说终于有人把他当人看了!常老师听了,心里酸酸的:这孩子也不容易啊!
常老师知道,郭浩养成了吸烟的习惯。上课两小时会犯烟瘾。常老师看出来了,就说:去洗把脸。结果郭浩跑到卫生间吸烟,被常老师碰上了。郭浩很慌乱,背转身去,常老师假装没看见--他说,这不是不负责任,而是不想增加郭浩的压力。他认为郭浩在其他场合无所顾忌,见了他知道躲避,这就是进步。说明孩子有自尊心。如果此时打破这种潜在的信赖,很可能前功尽弃,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回到教室后,郭浩不安地问,"老师,您知道我是差生吗?您如果知道我很坏,您还能这样尊重我吗?"
常老师拉着他的手说:"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未来。你不是差生,你很棒!小孩子犯错,上帝都原谅。老师相信你能改正缺点!"
郭浩没说话,紧紧握住老师的手,眼含泪光……
郭浩基础不好,但又很聪明。难的不会,太简单了他又不屑。教郭浩的其他老师来请教常老师该如何培养郭浩的学习兴趣?常老师说,找难易度适合他的题型,半会不会,刺激他的求知欲和兴奋点,题做得多了,掌握熟练了,自信心就有了,自然而然就进步了。对这种孩子不着急提高他的成绩,要首先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再教以适当的方法,循循善诱。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认识规律设计我们的讲法,复杂的问题都是简单问题的组合,要拆开讲,这才是个性化教学的核心。
高一化学的"铝三角"和"铁三角"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郭浩说,他们老师讲了几遍了,还是弄不懂。学校老师是按课本直接讲的三角关系,常老师把三角关系拉成直线,分析透了1倍、3倍和4倍的关系,郭浩一下就明白了。
经过常老师一学期的辅导,郭浩的化学成绩由原来的33分提高到了72分。成绩进步了,人格改善了,家长非常认可。
常老师到学大任教前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东城区二中的高级教师。他说,在学校教了30多年书,有很多成就,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因为是大班教学,又有高考、中考的压力,老师永远只能关注大部分,忽视小部分,但对于被忽视的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是百分之百啊!常老师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长处,都是可造之材。只要我们给与充分的关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都是可以成材的。
他很庆幸在退休之后还有一个弥补缺憾的机会,还能在学大的平台上和学生一起体会"个性化"教育的快乐。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