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校门口挂了不少“××教育特色学校”、“××活动特色学校”的牌匾,校长们也乐意向同行炫耀。昨天在黄浦区举行的京津沪渝第三届教育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办特色学校关键要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是否有特色。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王伟鸣指出,办特色学校,不是看学校门口挂了几块牌,培养了多少特长学生,而要看“全校学生参与度如何”、“对学生发展有何用”。如果只是部分学生参加竞赛拿名次,这就把特色学校定位于对个别学生的培养上,违背了素质教育全面、全体的发展宗旨。
北京一师附小校长张忠萍等专家认为,学生有特色,学校教育才有特色。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管理制度、师资、课堂教学等都是为学生这个终端“产品”服务,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得到最大限度开发,最终转化为某一方面的突出发展。
天津市扶轮中学校长康臣说,形成特色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过程,办学者不能急功近利。一些学校发展特色“月月换”、“年年换”,这种办学理念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与会校长还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对特色学校建设不应“下命令、定指标”,防止特色学校“拔苗助长”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