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最新动态 >> 国内新闻 >> 浏览文章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作者:cctvzsw 来源:cctvzsw 文章点击数:


  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在数次到海南州看学校、访师生之后,这样评价:海南州在自身财力不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教育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短短数天的采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海南州教育事业的深刻变化,它不仅带来了办学条件、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模式和质量的变化,也带来了藏区人民思想和观念的巨大变化。

 

  挤出钱,省出钱,带来学校之变

 

  全州两年自主筹措教育经费2亿元,接近自治州建政54年的总和。彻底解决了学生在校的吃饭和住宿问题,保证了学生家庭负担不增加。

 

  记者采访时,海南州学校布局调整后开学已经3个月了,全州的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从乡村分别进了州府、县城。

 

  共和县中学校长邓小抚注意到,刚开学时,每逢周末总有家长怕孩子在学校“受苦”,大老远赶来,带孩子下馆子加餐。但这些现象几周后就消失了,倒是家长被学生带到学校食堂吃饭。

 

  海南州教育局局长万德扎西告诉记者,牧区虽然有丰富的牛羊资源,但由于缺乏蔬菜,一般家庭的饭菜种类比较少,大人们忙起来,娃娃常常只能吃白水配馍。学校食堂就不一样了,有专人负责调整品种和营养,每天十几个菜,可以换着吃。这就难怪孩子们更喜欢在学校吃饭,家长来了几趟就不再担心了。

 

  早餐:茶叶蛋6角1个,火腿肠5角1根,榨菜5角1包……午餐:土豆丝1元,凉粉2元,卤肉2元1两……这是记者在一所学校食堂看到的菜价。农牧区家庭能承受吗?共和县中学教师任军告诉记者,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一个月大约要花200元至240元。

 

  在海南州,省、州、县财政每年给每个寄宿初中学生补助生活费2000元,小学生补助1800元,这笔补贴构成了学生在校生活开支的主体部分。一般家庭每个月只需要再额外支付50元左右的伙食费,全年只需要500元,大约相当于市场上一只羊的价格。万德扎西说,牧区家庭完全承受得起。对一些女学生来说,国家补助的伙食费一个月下来甚至还略有节余。

 

  共和县中学初三(2)班的俄日卓玛来自沙珠玉乡种子村,离校38公里,父母务农,收入较低。“来县里上学,用学校每个月打到饭卡里的钱吃饭足够了。爸爸每月给我10块钱零用,主要用来买文具和给家里打电话,花不完。”俄日卓玛的妹妹华毛措也在学校上初二,算下来,家里为两姊妹上学每年的花费大约在250元左右,折合下来就是半只羊的钱。

 

  学生上寄宿制学校,家庭的经济负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个娃娃吃饭的费用,支出降下去了。相应地,政府的支出就必须大大增加。在海南州,记者在学校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崭新或翻修过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按照布局调整的目标,海南州确定了建设17所学校、完成67项建设项目的任务。在这个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地方,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组数字:海南州已经落实建设资金4.26亿元,其中省政府支持2亿元,州、县财政自筹1亿多元,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赠1300万元,各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8700万元,省直项目配套资金2550万元。

 

  对于某些发达地区来说,这些钱也许不成问题,但处于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的青海省,海南州80%的财政支出需要靠上级转移支付,两年要自主筹措出2亿元,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从1953年海南州建政到布局调整改革之前的2007年,海南州教育54年的累计投入也不过2.7亿元。

 

  教育得到了全州老百姓的支持,海南州发展教育的钱是“挤”出来的。有一些建设项目因此停工,“教育是扶几代人的贫,我们把那些不该花的钱找出来,把那些可花可不花的钱节约出来,在其他该花钱的地方争取少花钱,把节约出来的钱投到教育上,老百姓没二话。”旦科说。

 

  海南州发展教育的钱也是“想”出来的。有一组数据体现了海南州办教育的智慧——以往,每年全州财政公务经费预算700万元,但实际决算时往往要超出4000万元。从2008年起,海南州将公务经费预算包干封顶到1700万元,通过财政预算的合理设计和公开透明制度,既保证政府正常运转,也保护公务人员积极性。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省2000多万元用于教育。

 

  青海省教育厅厅长王予波说,海南州教育不仅增加了投入,还通过增量把存量盘活了。一个“增加”,加上一个“盘活”,布局调整让海南州51057名孩子住进了集中的寄宿制学校,校均学生规模从2008年的199人扩大到725人。集中办学使资源得到集中配置使用,不仅缓解了政府财政分散投资、重复投资的多重压力,也实现了教育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了所有的孩子生活补助有保障,学校办学经费有保障。

 

  追求“长效”,带来机制和制度之变

 

  海南州人大出台的具有法律效力文件,加上规范到办学细节的47个规章制度,形成了海南州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办好学校的长效机制。

 

  旦科、更藏、董富奎、万德扎西、冷周……记者接触到的海南州干部,都是对教育饱含深情,明白海南州的州情、教情,全力支持教育改革的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旦科离任,海南州会不会出现换一批领导就变一次政策的情况?海南州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或冲击?海南州如何避免“人走茶凉”的传统宿命?

   

  海南州委、州政府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能只顾眼前,还要考虑怎么坚持下去。”为了保障教育长远发展,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发文件甚至立法确定了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今后的教育工作只能加强,教育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旦科说:“我们体现的是民意,以后不按规定办事,老百姓第一个不答应!”州人大通过的法规就是“铁律”。  

  

  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与47个相应的规章制度、文件,也是旦科底气十足的重要原因。分管教育的副州长董富奎说:“决策来自老百姓,是海南州教育改革受群众欢迎、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为了制定这些文件,海南州专门抽调教育干部和专家20多人,集中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论证和写作。”冷周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和直接参与者,在他看来,这些过程可以用集民智、聚民意、凝民心来概括。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