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山里学生娃,明天的午餐在哪里》报道,重庆市部分餐饮界人士表示将帮助孩子们尽快吃上热腾腾的午餐。 记者 史宗伟 摄
在山区,很多孩子早上吃了早饭,就要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吃上第二顿饭,因为学校没有条件吃午餐。昨天,本报新闻故事《山里学生娃,明天的午餐在哪里》一文见报后,引起强烈反响。彭水县委书记蒲阳表示:“请孩子们放心,我们一定会解决好你们在学校的吃饭和住宿问题。”众多餐饮界代表委员表示要到彭水为孩子们建食堂,市教委也派专人奔赴彭水调研。
彭水县委书记:
“一定解决好午餐问题”
“请孩子们放心,我们一定解决好你们在学校的吃饭和住宿问题……”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蒲阳认真看完本报的报道后,神色凝重。他表示,他们一直强烈关注教育发展问题,彭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努力,基本把教育负债问题解决了,县里的危旧校舍也得到整改。
“由于彭水的具体情况,多种因素决定其发展有渐进性。”蒲阳说,本报报道中的情况,在彭水县确实存在,部分乡亲的经济困难,其子女在学校的生活条件艰苦。不少孩子是自己带大米到学校蒸饭,有点加点红薯蒸饭,有的甚至没有菜。
蒲阳表示,对于山区学校的这些问题,已经提上今年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其解决指日可待。“请孩子们放心,我们一定会解决好你们在学校的吃饭和住宿问题,为你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餐饮界代表委员:
将赴彭水帮学校建食堂
昨日,出席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严琦看到报道时流下了眼泪,她表示将与餐饮商会的代表委员以及部分餐饮企业,一起来帮助这些山里的孩子吃上午饭。
昨日,同样被这群学生娃打动的市政协委员、重庆秦妈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远红,市人大代表、骑龙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鸿秀以及重庆顺风123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韦力,重庆菜香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灿,赶到了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会议室里。“作为政协委员,应为让孩子们吃上午饭而尽一份责任。”秦远红说。
几位企业家昨日商议决定,今天就派人到朗溪中心校了解情况,两会结束后他们将赶赴彭水,带上设备,帮忙把食堂建起来。
“在偏远山区,可能还存在类似情况。”严琦说,他们将在“两会”上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摸清边远山区困难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呼吁更多企业家能一起来帮助这些孩子。
政协委员提建议:
为贫困孩子推免费午餐
昨日,在市政协三届三次会议第二联组讨论中,政协委员、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龚春燕建议,为贫困高山地区孩子推出“免费午餐计划”。
龚春燕曾走访彭水、秀山、巫山、巫溪等地的边远农村,发现当地10%~20%都不吃午饭,早上6点吃了早饭,要一直管到下午五六点,其他很多孩子也是买馒头“将就”一顿。
“城里孩子都能免费喝牛奶了,农村孩子却还吃不上午饭。”龚春燕说,“免费午餐计划”主要针对边远贫困山区、特别是孩子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的地区,如果按人均2~3元计算,粗略估计应在公共财政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重庆市教委行动:
已派专人奔赴彭水调研
彭水山里学生娃午餐问题已引起了市教委的高度重视。昨日下午,市教委组织财务处、基教处有关负责人连夜赶赴彭水县,对山区学生的午饭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寻找解决方案。
据彭水县教委负责人介绍,他们一直很重视山里孩子的午饭问题。从2008年起,该县每年拿出50万元帮助山区学校建食堂,去年底又筹集资金120万元,在全县32所山区学校实施“爱心午餐”工程,让一半以上的山里学生中午有饭可吃。但因为地方财力有限,一时难以解决所有孩子的午餐问题。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款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尽快让“爱心厨房”走进彭水每一个村小,争取今年内让这里的山区孩子都能吃上一顿暖暖的午餐。
全国爱心人士
想帮忙建食堂
本报讯 昨天,本报新闻故事《山里学生娃,明天的午餐在哪里》一文见报后,立即被国内近百个网站转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很多热心读者和网友致电记者,要捐钱为彭水县朗溪乡中心校建一座爱心食堂。
福建、浙江、广东、沈阳等全国各地的数十读者和网友表示正发动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为朗溪中心校捐款,大家筹钱帮他们建一个爱心食堂,让山里孩子能吃上热腾腾的午餐。
“食堂建起来了,孩子们吃饭仍需要钱,我们会一直关注这些山里娃。”重庆某银行工作的朱先生认为,建食堂只是爱心的第一步。昨天,浙江宁波的鲍先生已和当地学校联系,表示将长期资助本报报道中提及的王娅两姐妹等4名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
江苏常州海若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海琴称,她将带公司员工尽快到朗溪中心校进行实地考察,出资帮他们建立爱心食堂,且不排除在彭水其他需要帮助的学校建更多爱心食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