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奥巴马的医改方案相似,让每个人都能上得起大学是其对学生资助体系改革作出的承诺。此项改革在向公众传达公平声音的同时,也必然触及特定利益团体的“奶酪”。
梦想与现实之间,何时不用再徘徊
-金帷
前不久,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美国高等学校学生贷款35年来最重大的改革法案,法案提出取消私人贷款公司参与联邦政府的学生贷款业务,改由联邦教育部全面接管,成为大学学生贷款的唯一提供者。这意味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施政方针中的大学生资助贷款体系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当前美国大学学费上涨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双重压力之下,美国政府及时调整政策,保证贫困学生入学机会的做法值得关注。
学费高还款难
金融危机催生改革
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学生依靠各种形式的资助上大学。据最新统计,美国本科生获得的资助中65%来源于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项目。美国的联邦资助体系具有多样化特征,但是最重要的是助学金和贷款两大支柱。学生一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申请资助,为自己的大学教育买单。在美国这样高度依赖借贷消费的国家,联邦政府的资助制度对于支撑整个高等教育的扩张至关重要,不仅是美国贫困劳动阶层的选择,也逐渐扩展到中产阶层。
然而,美国的联邦学生资助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长期以来饱受争议。去年金融危机肆意蔓延,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资助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愈加暴露。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美国不少大学面临财政困难,大学获得的拨款、捐赠和投资收入锐减,大学的捐赠基金纷纷“跳水”,连最富裕的哈佛大学都不得不捂紧钱包宣布瘦身。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有学校能够继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助。美国一家教育咨询公司进行的“2009年大学择校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万多名高中学生中,将近1/6的人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了自己的大学择校计划,其中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学生。这些学生不得不重新选择学费更低的大学甚至是社区学院,给美国的教育公平带来巨大挑战。
联邦政府的资助无疑成了学生的“救命稻草”。然而,调查显示,在过去的25年里,美国的大学学费翻了4番,比通货膨胀率高4倍,比美国医疗费用的增长高2倍。普通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学费已经达到5950美元,私立大学还要更高。而如今的佩尔助学金只够四年制大学25%的学费,不足私立大学学费的1/10。
与此同时,各种名目的学生贷款迅速扩张。据统计,由联邦政府担保、私人公司办理的“联邦家庭教育贷款项目”间接贷款,在2008至2009学年共为4465所学校的学生提供相关贷款,贷款总金额高达74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3%。然而,这种学生贷款业务引起了诸多不满。这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公司,一方面享受政府补贴,另一方面从学生贷款中获利的行为受到了各界的批评。前不久,一些公司为赢得贷款业务贿赂学校的丑闻更是将批评推至高点。金融危机爆发后,先后大约有70家私人贷款公司退出了学生贷款市场。除了贷款难,还款难更让学子们深陷泥淖。2009年初,一位负债10万美元的大学毕业生在互联网上呼吁,联邦政府应将毕业生从失控的学生贷款债务中解放出来。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一篇文章则认为,美国联邦学生助学贷款体系已经到达了一个“引爆点”,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
助学金改革
与物价指数挂钩
奥巴马政府将“佩尔助学金”作为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承诺“佩尔助学金”的最大化和稳定化,重新强调以公平作为学生资助的核心理念。
助学金将持续增长 “佩尔助学金”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将其金额与物价指数(CPI)挂钩,这是美国政府对“佩尔助学金”实际购买力不断缩水、意义不断打折的有力回应。美国2010年财政预算中明确规定,2009至2010学年“佩尔助学金”最高额将增加至5350美元,较上年增长13%,并且要在今后保证其持续、稳定的增长。预算规定,按照“物价指数+1”的公式将其增长固定化,即“佩尔助学金”今后将以高于通货膨胀的速度增长,以保持其购买力。
此举在美国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分析人士认为,“佩尔助学金”与物价指数挂钩,有利于提高美国大学生资助项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同时,能起到向大学施加压力的作用,使他们在考虑提高学费时同样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提早发放助贫困生选择大学 针对“佩尔助学金”的另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其申请和发放的方式。目前,“佩尔助学金”资助主要采用的是全权预算支出的方式,学生需要到临近高中毕业前才能得知自己能否获得以及获得多少助学金,使贫困学生及其家长无法像富裕家庭那样及早进行大学申请规划。
奥巴马的2010年财政预算明确提出,提前助学金发放名单和数额的公布时间,使“佩尔助学金”在鼓励贫困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过,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统计,“佩尔助学金”的最高额度每增加100美元就意味着政府要增加5.6亿美元的投入。如果希望达到20世纪70年代覆盖学费的比例,美国政府需要拿出4000亿美元。显然,真正意义上恢复“佩尔助学金”的价值显然还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