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最新动态 >> 国内新闻 >> 浏览文章
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政策实施一年带来了什么? 作者:cctvzsw 来源:招生网www.cctvzsw.com 文章点击数:


  记者1月27日从教育部2010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一年来,全国高校共发布招聘岗位7000多个,已落实岗位4017个。

 

  “这一政策不仅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更为高校科研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带来重大契机,一种新型科研用人制度在部分高校正逐步形成。”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如此评价。

 

  选聘科研助理需克服经费人事难题

 

  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其实是一项2009年由国家出台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就业“新政”。

 

  “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全新的、涉及改革的系统性工作,意义大、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说,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困难,但经过一年的实践,这一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初步成效。

 

  “其实我们在一年工作过程中,碰到最大的问题是,聘用人员的经费来源,钱从哪里来。”谢焕忠坦言。目前国家对高校科技工作几乎都以竞争性的科研项目拨款来支持,科研经费更多的是用来购买仪器设备、材料以及差旅费、会议费等,能用在人身上的经费很少。

 

  另一方面,高校人事制度的配套性改革也需要不断完善。“科研助理岗位是一种新的种类,目前多数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还不能适应建立专职科研队伍的需要,有些学校虽然已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总体上还不配套,需要进一步完善。”谢焕忠说。

 

  “而且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对科研助理的岗位认可度也不够。”清华大学教研院常务副院长姜培学告诉记者,以清华为例,该校已签订科研助理聘任合同的应届毕业生中,外校毕业生比例要高于清华的学生。

 

  项目承担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科目列支;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正是这一条条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具体规定,推进了高校科研队伍的优化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为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有益探索。”谢焕忠表示。

 

  探索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新型用人制度

 

  “铁饭碗”、“能进难出”、“不流动”……这是我国高校人事工作曾经面临的难题。

 

  “高校选聘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对探索建立符合中国高校特点的新型用人制度,逐步实现在高校师资选聘过程中建立良好的退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大学科研处处长李彦说。

 

  在教育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丹龄看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进行了多年,近10年来加大了改革步伐,其中很多学校都探索了类似的科研助理制度。比如,清华大学,学校非事业编制人员初步统计已达到5000人左右。引人注目的是,此次高校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是“用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保障的”。

 

  赵丹龄认为,所谓“新”的用人制度,“既不是现在编制内的用人制度,也不是一种临时劳动合同制的规范制度,它名称就叫服务协议,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特殊和非常灵活的用人制度,是用人制度改革上的一种全新的探索”。

 

  据了解,在落实政策过程中,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部分高校率先进行了制度改革,对于科研助理这类新型岗位,在岗位职责、绩效考评、激励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并逐渐形成新型的科研用人制度。

 

  李彦介绍说:“经过2009年项目制助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我校拟从2010年起对新进教师实行新体制的合同聘用制,力争通过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合同聘用制,形成学校各类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正常退出机制,实现从终身制到契约制的转变,探索建立新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人事制度。”

 

  “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起到了一种标志、引领作用,它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赵丹龄如此评价。

 

  推动科研经费结构调整的有益探索

 

  缺乏专职科研队伍,一直是困扰我国高校科研上规模、上水平的“瓶颈”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费缺乏。

 

  据记者了解,以前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结构的预算制定后,不能随便调整。由于受项目资金审计的严格限制,研究人员往往不能给聘用人员发放足够的劳务费用。

 

  “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允许把科研项目的劳务费用以支付毕业生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在项目经费使用结构上实现了政策的突破,并为推动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结构的调整进行有益的探索。”谢焕忠说。

 

  “建立一支开放、流动、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如果项目经费不足的话,很难有吸引力。”姜培学建议,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中劳务费所占的比例。“现在清华大学申报的科研项目,劳务费大概占15%左右,目前主要用在没有工作收入的研究生身上,因此在这一比例下,学校很难聘用大量高水平的项目人员。”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除下拨教育事业经费外,没有专门支持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事业经费。因为学校要给科研项目提供实验室、水电、网络,这些国家没有专门经费,学校财力也不够支撑这么大的科研体量。“因此,造成了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越多,负担就越重。”姜培学介绍说,在美国等国家,高校每年的科研事业费比例达到40%至50%。他呼吁,国家提供科研事业经费,保障科研项目的高水平开展,从而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加入科研队伍。

 

  四川大学通过调整在研项目经费预算科目,调整人员费在项目总经费中的比例,保障项目制科研助理的薪酬。对于新申请项目,学校在预算编制中,适当提高人员劳务费的比例,通常按20%至30%编制人员费预算。此外,学校还实行1∶1的经费配套制度,项目经费出一半,学校的专项经费再给一半,切实提高科研助理的待遇。   招生网www.cctvzsw.com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