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听取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总理听后深有感触地说:“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总理的感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学森生前留给教育界的那个沉重问号:“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记得钱老的质问当时引发了举国反思热潮。
中国的教育千头万绪,不是靠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然而,现实毕竟不容避讳,中国教育积弊重重,各种病灶已入腠理,不治必然愈深。那么,迎难而上,给中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会诊,便是刻不容缓的严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将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内容,想办法解决”是深得民心的。
但是解决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仍然是个“要命的问题” ,缺乏“自己独特的灵魂,鲜见“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的精神,罕有“办学自主权”,仍然是束缚大学良性发展、限制杰出人才涌现的捆绳。从这个意义上说,总理的洞见和感慨是何等的一针见血,又是多么的针砭时弊。可以说,是一语击中中国高等教育的软肋。
欲根治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疑难杂症,除了根治教育行政化的病灶,更要痛下决心矫正教育产业化的畸形。唯有如此,教育困惑才能迎刃而解,教育作为百年大计的根本才能破解杰出人才式微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