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开采到节能减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推能源产业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平煤集团原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长期在煤矿生产一线工作,与煤打了44年的交道。作为一个老煤炭人,他最担心的就是煤炭生产安全:“矿工在井下时刻面临种种危险,给矿工多一分安宁,他们的亲人就会少一分担心。”
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矿井空间几乎无处不在,瓦斯爆炸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头号杀手”。我国的煤矿均为瓦斯矿井,我国发生的24起死亡百人以上的重大煤矿灾难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就占21起。曾三次险些被瓦斯夺走生命的张铁岗说:“煤矿屡屡发生重大事故,暴露出煤炭专业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问题。”
“以前,煤炭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只要学会预报防治瓦斯就行,现在,随着煤炭生产技术的不断升级,瓦斯利用、安全系统、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监测与监控等新技术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救护、消防等相关专业也融入到生产中。因此,这就要求高等矿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张铁岗告诉记者。
“如河南理工大学,虽然名气不大,但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却很受我们企业的欢迎。就是因为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改革和创新了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的煤炭产业正在积极淘汰原来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以产业升级为目的实施新技术改造,从传统的开采加工向煤炭物流、化工、贸易、节能减排等新兴产业转变。
“因此,包括能源产业在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决定了企业必须实施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决定了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技术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改革创新。如果我们把人才比喻为产品,那么高校应主动改革教学方式、创新专业内容,使人才的特长、规格、质量更加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后的多元化需求。”张铁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