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跑两会”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两会报道期间的名牌栏目。今年两会期间,小丫第一个关注的民生主题就是家长们绞尽脑汁为孩子“择校”的问题。3月2日,“小丫跑两会”栏目组专程从北京到大连市四中采访,3月3日,专题报道《十年民生路——何时能够不“择校”》在央视经济频道播出,“小丫跑两会”把大连市第四中学破解“择校”的经验推向了全国。
1989年建校的大连市第四中学,建校初期还是一所不错的学校,但是,在2000年初,由于受择校风的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急剧下降,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而且教师的自尊心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教育教学质量陷入了最低谷,在2003年,学校的教学质量排在市内中学的末位。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就留不住学苗,2003年初一新生入学,接近40%的学苗流失,原定10个班级,只能合并为7个班,每班仅剩30人。
怎样才能解决四中的问题?
从2004年起,沙河口区政府、区教育局对四中进行了大整改。首先,投入700万,改造教学楼内部设施、建设文体中心、铺设塑胶操场、上教室多媒体系统及其它教学设施,使四中的教学硬件环境与热点学校比肩。
第二,制定保学苗政策,大连市教育局改革中考招生政策,中考重点高中录取指标到校名额,由40%到60%、到70%,逐年加大,对学生择校起到了很好的疏导作用。2009年新生入校,基本上没有学苗流失,400名学生基本全部报到。
第三,沙河口区学校的干部、教师实行交流政策。新校长是从一所热点校交流到四中的,副校长是从一所新兴校调入,书记是原校的一位主任提拔。自2004年起,从外校调来六名骨干教师,两名首席教师和部分学科带头人,以后逐年都有10%的教师与外校进行交流,到目前,学校已有66%的教师是交流来的。
同时,沙区教育局、进修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各个层次的培训学习,搭建优秀的资源平台。每年与北京师大联手对校级干部进行轮训;骨干教师假期外出培训;名教师、名班主任由华东师大联手培训;青年教师由北师大联合培训;外语教师有出国培训等。
上述努力见到了成效:全科及格率由2004年的67.02%提高到2007 年的88.2%。2007年中考,全校无200分以下学生,生源开始大量回流。2008年,仅有20名学区学生选择择校。2009年中考,四中毕业生347名,有24人达到了600分以上,130人达到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超过考生总数的35%。2009年,四中基本保住了学区内的全部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