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改“华语”,台湾教育部门喊停
台湾“教育部”原打算在明年实施的“国中”小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内容说明中,将“国语(文)”改为“华语(文)”,此举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教育部”国教司长杨昌裕24日下午指出,课纲委员会决议,有鉴于民众的习惯,特别是对内说明时,还是习惯称“国语”、“国字”等。
据香港中评社报道,杨昌裕表示,外界误认将“国语(文)”改为“华语(文)”的改变是在课程名称,事实上,是只有课纲能力说明的部分,而这些说明主要是给教师及教科书编辑者看的,不管是课程的名称,或是课程的内容都还是称“国语(文)”。
不过,既然外界有意见,杨昌裕表示,经过昨天的开会讨论,与会的委员也都认为一般在对内讨论、说明时,都还是习惯用“国语(文)”、“国字”来表示,所以决定在对内时,还是用“国语(文)”、“国字”来表示,在对外说明时,为避免外国人搞不清楚,所以就改称为“华语(文)”。
新课纲国语改华语遭政治解读 台教育部门澄清
台湾中小学“国语(文)”课程将改名为“华语(文)”,引发了台湾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争论,某些台湾内部舆论将此和所谓的岛内的“去中国化”联系在一起。台湾“教育部”昨日傍晚澄清说明,“国中小的国语(文)”课程名称并未改变,“改的只是修订该课纲中能力指标的文字用词”。由于这个文字用词主要是供教师及教科书编辑者阅读,因此不会影响到教科书内容,“更不会改变现行国中小课程名称”。不过,“教育部”也发现如此作法会产生混淆,因此,“未来会面对并进行妥善处理”。
台湾表态国语改华语争议:正式名称就是“国语”
对台“教育部”拟将明年台湾中小学教科书能力指标用语改为“华语文”的争议,台“总统府”2日指出,“国民”称呼自己的语言就是“国语”,教科书相关用语应在这项原则下求取一致。
遭学者炮轰 台教育部门称会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
扁规马随? 黄光国:"去中国化"若不改正将辞职
台学者吁教育主管部门尽快修改“去中国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