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3
学校成“考研基地”
论文沦为“豆腐渣”
这些“逃离”课堂的大四学生去了哪?除了奔赴招聘会和实习单位,越来越多的大四学生选择了呆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可以说,日渐庞大的“考研族”让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学生提前备战,有些学生甚至提前两年就开始做考研准备。“我从大三就开始准备了,现在整天忙着复习英语和数学,没时间也没心思去上课。”一位大四学生这样说。
此外,眼下正值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论文申报和进行阶段。一般情况下,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要花费将近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考研族”,还是奔波在面试路上的“找工族”,行色匆匆的毕业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毕业论文做准备了。去年毕业的孙震坦言,他的毕业论文就是“豆腐渣工程”。“面试和实习用去了太多时间,眼看答辩时间越来越近,不得不临时抱佛脚。先去图书馆翻书、再上网查资料,然后选择资料中和自己论文选题相关的内容,最后集中撰写,花上一个星期就搞定了。”孙震说,他已算是认真的了。“有的同学直接在网上复制、粘贴。”一位正在外资公司实习的大四学生甚至直言,他连具体什么时候交开题报告都不知道。“从上学期末开始就没有见过我们老师,毕业论文的事也是通过班长才了解到的。”
学业与就业如何两全?
学生说
“提前毕业”不能成摆设
采访中很多大四同学表示,由于找工作实在重要,他们对于耽误课程也很遗憾。面对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冲突,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做出调整。比如针对学校的“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规定,一些同学表示“提前毕业”几乎成了“不能完成的任务”。“学校是都注明了可以提前毕业,但大部分学校会把本科教学内容分配到4年里,我们很难提前选择一些必修的科目。即使可以选,如果我们不按教学计划系统地学习,很难达到合格成绩。”一位大四同学表示。在校园论坛上,记者也看到有低年级同学提出能否“提前毕业”的疑问,得到的回复往往是,“目前来说还没听说过有人提前毕业”、“此概率基本为零”。一些同学提议,本科应像硕士研究生那样,有三年的,也有两年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早点进入社会工作实践,不仅能节省一年费用,或许大家能更有意识学习,利用大学时光。”
专家说
谨防教育缩水
针对“大四空巢”现象,一些高校老师直言现在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往往“缩水”为专科,或者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预备教育,这种状况令人担忧。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某些高校为了追求高就业率而放松对大四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这种做法非常短视。“大四学生不是实习就是找工作,学业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实际上恶化了就业环境。放弃教育质量去追求就业率无异于缘木求鱼,真正的就业率应建立在合格的人才质量基础之上。”
针对学业和就业之间的冲突,还有专家建议,可否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对现有的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将就业环节置于毕业生离校之后,加强本科阶段最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学校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应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学校也可以进行一些适应性的变通,如有些课程实践性较强的,可以让学生在授课老师的督导下在社会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