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9.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4年。目前,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达8200万,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向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优秀专门人才。
强国需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和建设起一流的国家。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需要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而这些,都需要依靠优先发展教育来进行。
三
落实“十二五”规划,就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才能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要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强调这五个“必须”,就是要着力解决上学难、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和创新型人才紧缺等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2020年培养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目标打下基础。同时,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实行人才投资优先、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人才结构调整、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加快人才工作的法制建设和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等。
建设人才强国,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第二,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特别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改善人才发展的宏观调控,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及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第三,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投入的观念。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第四,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坚持高端引领,培养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管理水平高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级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及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