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花在全市民办中小学教育的财政经费不到总教育财政经费的1%,民办中小学却承担着全市40%以上的中小学教育任务,希望今后能加大这一财政投入。”昨日,做了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网大(www.netbig.com)首次把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并发布了“2011民办中小学排行榜(深圳)”,“深圳清华实验学校、深圳市石岩公学、深圳东方英文书院”分获榜单三甲。
76%的民办中小学在关外
网大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排行榜数据上看,罗湖、福田、南山这三个教育资源丰沛的原特区,民办教育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但在宝安和龙岗两区,为解决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和部分户籍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民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挑大梁的角色。”网大相关负责人称,在深圳调查的255所民办中小学(排行榜剔除了无数据或数据不全的学校,实际列入排名的为237所)中,除盐田区外,各区都有民办中小学。其中,宝安拥有94所,龙岗拥有83所;罗湖、福田和南山则较少,分别只有23所、10所和13所。也就是说,76%以上分布在原“关外”的宝安区和龙岗区。
不过,网大相关负责人直言,尽管深圳目前已无特区内外之分,但“关”的印记依旧明显,教育资源这一严重影响民生质量的因素,被切割成两重天。公立中小学,特别是其中的名校,几乎尽在深圳原关内,尤以福田、罗湖为多,如四大名校“深中”、“深外”、“实验”、“高级”中学等。
在此次“深圳民办中小学排行榜”20强中,绝对数量占优的是宝安区,达到7所;龙岗次之,为5所。但从20强数量与各区拥有的民办中小学数的占比上看,福田和罗湖分别以20%和8.69%居于前两名,即这两区为数不多的民办中小学中,其强势学校占比较大。
部分民办学校负债办学
相对于公立学校而言,网大相关负责人认为,民办学校的个性化相对较强。“深圳民办中小学的举办者,基本由私营企业家、企业法人或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几类构成。其中不乏抱负不凡、商业才干显著的才俊,作为学校第一代的创始人,各有各的思想和办学纲领,以及不同的做事风格和市场定位。”
“深圳市民办教育调研课题组”2009年曾对全市万名家长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的家长认为民办学校提供了更有特色的教育,9%的家长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才把子女送去读书。
数据还显示,从深圳民办中小学的整体构成看,约有1/3的民办学校,拥有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办学条件较优越,其定位、特色与收费(每学期2000元—26000元人民币之间)也较为高端,易被外界称为“私立学校”乃至“贵族学校”。
而另有2/3以上的民办中小学属于中低收费学校(每学期收费在800元—2000元之间),有“民工子弟学校”之称,主要解决部分居民“有学上”的问题。受启动资金、办学经验、师资与生源等诸多限制,一些学校所收学费仅够支撑日常开支,校舍以租赁、借用为主,有的甚至负债办学。
【对话网大】
网大:寄望对民校进行数与量的微观解读
做了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网大为何首次把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并一开始就选择了对民办中小学进行调查排名?榜单为何以深圳为调查城市?
南方日报:网大做了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为何首次把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机构评价领域,并以民办中小学教育为起点?
网大:对于教育需求极为殷切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言,民间资本对中国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中小学)之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价值,鲜有人在公众层面给予适当肯定和客观评价,尤其是数与量的微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