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慢吃,我得走了,晚了怕孩子们着急。”1月19日下午1时10分,菜还没上完,覃朝缘老师就放下饭碗,匆匆离去。作为横县新福镇飞龙小学那爹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他心里时刻装着教学点的孩子们,特别是6名需摆渡上学的孩子。每天上午7时30分、下午1时30分,是6名孩子在码头集中的时间,他要去码头接这些孩子。
11年,150米水面,上万次往返……从2000年3月以来,他每天都用心地重复着一件事:摆渡河对岸的孩子上学放学,风雨无阻。
“我们想对老师说,您辛苦了”
19日下午1时30分,寒风凛冽,气温只有6℃。新福镇关塘社区下那爹屯那爹河边的一块空地上,6名孩子在那里互相拥抱取暖。覃朝缘提着6件救生衣,扛着两只船桨,匆匆赶来。他一一为孩子们穿好救生衣,检查一遍后,又将孩子们送到一艘水泥船上。
“坐好,划船了。”覃老师解开缆绳,划动双桨,水泥船载着他和6名孩子向教学点驶去。6分钟后,小船来到150米外的靠近教学点的岸边。
固定好小船后,覃老师将孩子们扶上岸,带着他们往教学点走去。他的脸被风刮得发红,因为长年划船,手掌生起了厚茧,手背脱皮、开裂。
孩子们来到学校,脱掉救生衣,一个个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与另外9个上那爹屯的孩子玩了起来。有的踢起了篮球(没篮球架,只能踢),有的打起了气排球,有的玩倒立行走。
教室里,三年级的覃冬花同学在检查自己的作业。她说,父母在外面打工,自己跟爷爷奶奶生活,因为每天有覃老师划船护送,父母才不用那么担心她。
记者问覃冬花,最想对覃老师说什么,有些调皮的覃朝旺同学抢先说:“我们都想对覃老师说,您辛苦了。要不是覃老师,我还经常饿肚子。”说完,覃朝旺的眼圈红了。原来,他爷爷奶奶已逝,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只有9岁的他和11岁的哥哥在家。哥哥在飞龙小学寄宿,周末才回家,平时都是他一个人在家,有时来不及煮饭只好饿肚子。有几次,他没吃早饭就去上学,中午放学时饿晕在船上。覃老师见状马上把他背回家里,让他吃饱。
特别的课堂:“1+7+7”
下午2时20分,覃朝缘敲响了上课铃,孩子们纷纷拥进教室,坐好。
“上课,同学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