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刚才提到,新疆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新疆农村中小学和学前“双语”师资短缺问题,请介绍一下新疆基层双语教育的现状?
张建仁:“双语”教育是新疆的特色。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民族成分众多。解放以来,中小学一直使用7种语言文字教学、高校使用4种语言文字教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目前在职的绝大部分中小学双语民族教师为“母语”型教师。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全区230多万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含学前)中还有137.5万未接受双语教学。同期14.5万学前、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教师中,双语教师只有2.8万人。双语教师比例远远低于双语学生比例。2004年以来,在双语教学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双语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经成为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特别在南北疆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双语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现象十分普遍,严重阻碍了当地双语教育推进步伐。
2010年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将帮助新疆加快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给予大力支持,明确提出新疆到2012年学前和中小学合格双语教师达到55%以上,2015年达到85%以上,2020年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需要、持续发展的双语教师队伍的目标。基于这一背景,2010年,自治区启动年规模6000人的疆内师范生免费教育计划,对吸引高素质学生就读师范专业,提高自治区基础教育,尤其是“双语”教师师资来源储备,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中国青年报:据了解,2010年招录的6000名免费师范生有81%属于非定向就业,如何保证这些接受免费培养的大学生积极投身新疆双语教育事业?
张建仁:在自治区免费师范生教育计划中,4900人虽然不实行定向就业政策,但在培养方面对汉语系学生实行加授汉语的“双语”教育模式,为各地招聘合格的“双语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师资储备。
以2010年就业情况分析,当年我区本专科师范生毕业人数为12613人,就业率为83.6%,就业方向以各级学校为主。由此看来,新疆每年的师范类毕业生数量远远大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计划,由于目前基层教育单位均为“逢进必考”政策,非定向就业有利于在师范生群体中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我们相信,随着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即使采取非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仍会有更多的师范类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
中国青年报:《自治区对疆内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的管理办法》出台近一年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如何?
张建仁:由于本计划采取学费全免和非定向的政策,计划出台后,考生和家长反映良好。同时,考生人数大幅增加,入学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培养院校反响也很好。
从各业务部门的咨询量来看,社会各界对本计划的关注度很高,但是由于教育部的免费师范生计划在先,有些学生和家长误认为我区免费师范生和教育部的免费师范生一样全部都是定向就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