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救人”亦求“自救”
上周六下午,“随手拍解救暨大单身”微博突然发了四个字“真想自救”,引发粉丝疯狂转发和评论。记者随后联系上还在读大二的博主宇仔,他很大方地承认:“发了那么多别人的,其实我也想‘自救’。等今天去剪了头发,就拍张照片发上去。”
宇仔告诉记者,一开始玩微博是为了宣传学校的社区活动,但关注的人很少。今年2月,他突然看到有华工的同学转发了“随手拍解救华工单身”,觉得很有新意,就把微博名称改成“随手拍照解救暨大单身”,并让同学把想“解救”的人的信息发上去,没想到一下子受到很多同学关注。目前,宇仔的微博已有近千粉丝关注。
在宇仔看来,“随手拍”可以发展为一个在学校里互相认识朋友的窗口,“假如以后每一届新生入学,都发一条‘随手拍’来介绍自己,作用还是挺大的”。
■教师观点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
交友若影响学业应引起重视
“大学生交友或恋爱,是一件正常的事,学校在行政管理上不应作过多的干预,”李公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当这种交友文化被大学生过多的关注和渲染,从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就值得关注和思考。”
李教授认为,如果大学生们对学业发展、专业研究、社会民生等问题的关注越来越显得苍白,但对诸如交友、相亲等话题和活动的关注度却越来越热,就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校园文化既包括学术文化、社会责任感文化、人生价值观文化等,应由多种元素组成并达到生态平衡,”李教授说,“交友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本不必干预。但如果这种交友文化影响或甚至压倒了学术文化和思想文化的话,我将对此不无忧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