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日召开的第三届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上获悉,2011年长三角地区高校将加强区域教育的深度合作。苏浙沪三地的教育部门签署了七项协议,旨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强人才培养的联合,为三地高校师生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这七项协议包括:共建高等教育专家资源库、共享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共同举办国际教育展、高校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培养和高校学分互认等。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介绍,长三角地区按照国家要求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中教育改革创新、联动和一体化发展将是长三角区域深度合作和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突破联动发展中的制度和体制障碍,加强区域教育政策的协调,签署实质性的合作协议。
以协议中加强高等教育专家资源库的建设为例,这将有助于长三角地区教育专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人才遴选、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高等教育专家将从两省一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中遴选。
而长三角地区本科高校推进的学分互认机制,首先从实施交换生和暑假班计划开始,然后逐步实施网上选课。其中交换生计划实行“985”高校、“211”高校、省属高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同类同层次“对等互派”,同时鼓励“交叉互派”;而暑假班计划则由举办高校向三省联席办公室上报办班计划,经批准后对符合要求的高校学生开放。
据悉,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已有不少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展开了合作。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8校组成了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长三角千所各类学校也正在展开网络结对活动,计划2012年完成1000所结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