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心理辅导 >> 心理辅导 >> 浏览文章
谁为农家点亮希望之灯:农村家庭教育忧思录 作者:cctvzsw 来源:佚名 文章点击数:


<p><font face="楷体_GB2312"><strong> 编者按:</strong>对于千百万农村父母而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既没有周末的闲适,也没有太多离奇的奢望。他们仅有的追求,只不过是以自己一辈子的辛劳,换取后代终有一日能挣脱土地的束缚。然而,在当前复杂的教育外部环境里,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愿望。与田间地头的熟练耕作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不知所措,显得无助且无奈。</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好在,山东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地农民这种难以言说的心理期待和困惑。他们高举&ldquo;家庭教育农村行&rdquo;的旗帜,积极奔走于沂蒙山区的大山深处,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一场&ldquo;及时雨&rdquo;。</font></p> <p> </p> <p>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家长为与孩子沟通难、孩子厌学和早恋甚至沉迷于网络等问题苦恼时,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家长也许显得更加无奈。</p> <p>  2008年4月,记者来到沂蒙山区的蒙阴县,这里正在举办&ldquo;素质教育家校先行&rdquo;专家报告会。遍及整个临沂市的230场报告,让大山深处的56万农村家长第一次聆听了专家们关于家庭教育的报告。而去年的5月至9月间,覆盖潍坊市全部乡镇的&ldquo;家庭教育专家农村行&rdquo;301场报告会也同样震撼着40多万农村家长。</p> <p>  在沂蒙山区的专家讲授现场,记者同农村家长顶着烈日一起聆听,一起激动。当时正是田间管理的农忙时节,可家长们扔下锄头,带着马扎,一齐涌向学校操场。透过现场的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一次次急切的提问,我们禁不住追问:谁来为农家点亮心灯?</p> <p><strong>  农村家庭教育 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strong></p> <p>  农村家长应该算得上一个特殊群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同样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愿望甚至比城里家长更为迫切,因为他们把改变现状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但同时,他们又不懂得如何实现这份愿望,也许这是农村家长共有的&ldquo;无知&rdquo;、&ldquo;无助&rdquo;和&ldquo;无奈&rdquo;。</p> <p>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ldquo;包产到户&rdquo;到如今的&ldquo;减免农业税&rdquo;,惠民政策让农民的腰包日渐鼓胀。&ldquo;让孩子比自己有出息&rdquo;,成了农村家庭最大的心愿。家长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读书,舍不得让他们干一点农活,甚至也像城里人一样连背书包都给孩子代劳。然而,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些像祖宗一样被供养着的孩子,也开始不听话了,厌学逃学、冲撞同学、对抗父母、迷恋网吧、追赶明星、陷入早恋的不乏其人。</p> <p>  更令人忧虑的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ldquo;家&rdquo;之不存,何谈家庭教育?</p> <p>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大自然中率性生长的农村孩子,现在也患上了压抑、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使农村家长充满了恐惧。</p> <p>  农村的孩子怎么了?农村的家庭教育怎么了?采访中记者发现,家庭教育的管养不管教、教而不得法和重智轻德问题不仅困扰着农村家长,也困扰着农村的基础教育。</p> <p>  <strong>管养不管教</strong></p> <p>  调查中,超过半数的班主任认为,有三成多的农村家长存在不管教孩子的现象,主动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让孩子处于放养状态。原因是农村家长更多地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ldquo;管养不管教&rdquo;的局面。山东某乡镇对1072名学生的调查表明,能经常过问子女在校学习成长情况的家长仅有112人,占10.1%;平时偶尔问一问的家长有827人,占77.1%;根本不大过问的家长有133人,占12.8%。由此可以看出,有近90%的家长很少过问或者根本不过问子女在校的学习成长情况。</p> <p>  &ldquo;能保证孩子的吃、穿、住、用就行了,至于教育的事儿,就由老师管去吧。&rdquo;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还小,等上了初中再管也不迟。由此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家庭教育的&ldquo;缺位&rdquo;也很普遍。</p> <p>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部分农村学生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且不说,孩子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根本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更何况,隔代的溺爱和娇纵,过分代替、包办,盲目干涉、袒护,其结果往往也适得其反。<span>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