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昨日介绍说,国家将把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补充新教师的“特岗计划”的规模,由去年的两万多人增加到今年的五万人。</p>
<p> </p>
<p>2006年启动的“特岗计划”最初是为了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素质,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科结构,但今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的背景下,这项翻倍的“特岗计划”也有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的。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央财政为此将出资10亿元。</p>
<p> </p>
<p><strong>主要针对本科毕业生</strong></p>
<p>2006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启动“特设岗位计划”,截至目前已招聘5.92万名教师,其中去年招聘规模两万多人。而今年,该计划招聘人数一下子增至5万人。</p>
<p>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介绍,今年将在全国公开招聘五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中小学任教,期限为三年。该计划主要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p>
<p>这些特设教师岗位,纳入各地农村中小学正式编制,执行政府统一制定的工资制度和标准,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中央财政将主要负责其工资性支出,地方政府则负责其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社保费用等。为了增强该计划的吸引力,教育部正在与有关部门研讨,增加“教育专业硕士”招生额度。</p>
<p><strong>期满后可自愿选择</strong></p>
<p>2006年首批参与特岗计划的教师今年将面临如何解决出路的问题。宋永刚表示,对于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各地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今后城市、县镇中小学教师空缺需要补充人员时,这些特岗教师有优先权。</p>
<p>至于“特岗计划”会对代课教师造成一定的冲击,宋永刚解释,“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决定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如果在教师职业入口关上把不严,实际上就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未来的教育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