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了,各类大小书店又出现了教辅读物热卖的现象。可是,面对眼花缭乱的教辅读物,学生、家长既迫切又无奈。
近日,山西省一位学生家长致信本报,反映该县200多所中小学劣质教辅泛滥,向全县学生摊派劣质教辅的书店虽多次被家长举报、被媒体曝光,却能照常营业,甚至变本加厉。
类似现象在其它地方也相当普遍。当下,教辅乱象几乎成了“欲说还休”的话题。
“教辅教辅,乱得离谱”——
1800册教辅读物中有70%属于粗制滥造,抄袭、抄错的现象比比皆是
“试题大全”、“高分宝典”、“复习指南”、“练习手册”、“全真题库”;试卷类、练习类、参考类、辅导类、名师类、状元类……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各种教辅读物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
过去,基础教育阶段应试类教辅读物主要针对高、初中学生,如今却是“全线开花”,从高中三年级到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名学生的书包里都有教辅读物,几乎每一门功课都有教辅读物,主要学科大多有十几种、几十种教辅读物。尤其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学科,有的多达上百种。有人粗略统计,如今市场上各学段的“作文大全”有300种之多,每一种都有针对不同年级的若干套;有关“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考书甚至多达四五百种。
如此品种繁多的教辅读物,令许多家长和孩子无法选择。更令他们头痛的是,许多教辅读物内容雷同,质量低劣,错误百出。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曾花10万元从上海市场购买了1800册教辅读物,组织专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有70%属于粗制滥造,抄袭、抄错的现象比比皆是。上海辞书协会最近也对上海教辅市场开展编校质量检查,合格率仅为30%。
前不久,由江苏省质量协会、教育学会、消费者协会、律师协会等机构联合成立的江苏图书质量评价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江苏在售的1316种畅销教辅图书进行评价,并对其中114本使用频率高的样书进行逐本评议,发现近半数图书存在问题。
“教辅教辅,乱得离谱”。多、乱、差,成为目前教辅读物的基本现实。教辅读物充斥市场,填满书包,“泛滥成灾”。
“要想致富,多出教辅”——
全国不到600家出版社就有500家在出版教辅图书。教辅书热卖,根源是利益驱动
众所周知,低成本、高回报是教辅图书的显著特点。因为有两亿多中小学生这个庞大的读者群体,有着可观的经济利益,教辅图书一直被出版机构看作是一个巨大的“蛋糕”,一块诱人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