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期间,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比较精彩的言论。这是我国政治进步的一个反映。毕竟,公民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角色要求,已经不限于荣誉的体现。
我国教育的问题太大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批评中国的高等教育官僚化、学术腐败、创新乏力,我非常同意他对于我国高教“在科学前沿领域原创性、基础性的重大创新方面,以及为全人类贡献普适价值和思想方面很少”的判断。但是他这个6000多字的建言,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建议“将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四大名校为首的高校英语教学外包给新东方作为探索和试验”,“以新东方的成功模式推进中国高校的机制创新和体制重建”。
在我国,的确有一些专门训练学员通过别人主持的考试的学校,特别是训练学员通过外国的入学测试,包括TOEFL、GRE、GMAT等等。这些学校非常火爆,甚至发出过打败北大清华这样的“豪言壮语”,蔚为壮观。以英语训练为例,这些学校的许多教师都明确宣传,他们虽然不能够实质提高学员的英语水平,却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员的应试技巧,提高考试成绩。甚至,一些在美国出生并且在美国上学的华人孩子,在他们申请大学的时候,也会被他们的父母送回我们国内接受这些考试学校的训练,真是咄咄怪事。
这些考试学校的本事,就是把学员的考试技巧发挥到极致。问题是单纯的考试技巧,对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贡献。结果遭殃的还是中国学生:当TOEFL、GRE、GMAT考试的主办机构认识到中国的考试学校能够把学员TOEFL、GRE、GM A T成绩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应对措施就是折扣评估中国考生的考试成绩,比如中国考生的600分相当于他们本土考生的500分。
如果“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参加考试学校的训练,就成为博弈论所说的“囚徒困境”:别人参加你不参加,你一定吃亏;别人不参加而你参加了,你就占便宜。这个囚徒困境的格局,迫使准备留学的学生参加考试学校,考试学校就这样红火起来。但是正如上面说的,这种花费并不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际能力,只是徒然增加学生的付出而已。可见,考试学校这种设置,不仅迫使考生进入囚徒困境,最终还导致中国学生失去“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地位。
据报道,新东方的掌门人俞敏洪也回应叶青代表的发言说:“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英语水平比新东方的老师高得多。”这倒是实话。叶青代表因为观察到“中国大量高校培养的学过英语的学生,要出国留学,或考研深造,都要到以新东方为代表的培训机构去重新回炉,否则就考不上”,就以为应该按照新东方的模式来改造我们的大学教育,主张把大学教育外包给考试技能训练学校,实在是开错了药。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没有把好脉。
理论上说,代表、委员什么都可以说。就是一介公民,也应该什么都可以说。这应该是政治进步的又一个体现。只是我们注意到,叶青副局长的另一身份,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并且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资格。恐怕身为大学教授对于大学教育的病理毫无认识,才是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