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被关在公办身份门外的张慈云接到布心小学领导通知:“第二天不用再来上课”。
然而,短短几天后,即3月初,张慈云又被允许可以“临时代课教师”的身份重返讲台,条件是必须接受被调往更为偏远的半径小学。
半径小学距离张慈云家近40公里。在辞退了2位代课教师后,这所偏远的半径小学一时难以弥补师资缺口。虽然并不情愿,但张慈云觉得,自己尚未签订辞退协议,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还属于被官方所承认的代课教师,“有责任服从上级的安排”。
3月9日,风雨交加中,张慈云将摩托车推出了门,车头对准了半径小学的方向。7时30分出发,8时50分到达。经过80分钟的艰难跋涉,张慈云终于来到半径小学报到。
随后,她被安排负责教授一年级与学前班合并在一起的复式班。然而,1小时后,半径小学校长通知刚刚上完第一节课的张慈云:“明天去蓝塘镇签订代课教师辞退协议”。
张慈云一下子懵了,“到底还要不要我们代课?”
3月9日晚上之前,蓝塘镇被贴上清退标签的36位代课教师,全部接到了一纸发出于2月27日的书面通知。通知要求他们必须于3月10日下午3时之前,在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否则视为自动放弃处理,后果自负。”
张慈云在忐忑不安中上完了一天的课程。第二天,她向半径小学请假,步履匆匆地来到了协议签订地点。
而签字的结果,则使代课教师群体分化为两派。
两次均未能入围省最低控制分数线或没有参加考试的代课教师,大多欣然在辞退协议上签字;而包括张慈云在内,第二次“代转公”考试已经上线但因排名靠后而遭拒录的13名代课教师,则毫无例外地选择对辞退协议说“不”,因为她们对被录用仍然抱有一丝希望。
签字风波过后,蓝塘镇被辞退教师的“回流”工作也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拒绝签字的代课教师被排斥于返聘范围之外。
第二天,张慈云接到了来自半径小学的通知:“不敢再聘你了”。
而得以继续授课的余寿珍老师,则发现自己的名字在报给上级教育部门的资料中变成了“张伏胜”,他猜测这是因为他没有在辞退协议上签字的缘故。
教育局不知师资荒 被借调老师未到位
3月17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将塘田小学目前仅靠4位公办教师、2位代课教师勉强维持的现状告诉紫金县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对方首先表示对此事暂不知情。
随后,一份刚刚核定完毕的紫金县2010年教师编制表被摆在了记者面前。表中,塘田小学的编制人数一栏赫然填写着“7人”。
紫金县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表示,“代转公”考试录用的286名代课教师在全部充实到教学岗位后,小学已经处于满编甚至超编的状态,因此“应该不存在缺老师的问题”。部分学校存在的师资短缺现象,可能缘于在编教师请病假等临时性因素,并非是由大规模清退代课教师造成的。
至于为何总体已经超编,部分山区学校师资却仍然紧张,该负责人认为,这是部分乡镇没有做好调配工作。
而在数月前的采访中,紫金县一位主管领导曾表示,将通过清理借调人员等“组合拳”来化解清退代课教师可能引发的师资短缺问题。3月17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从紫金县教育局了解到,所有借调人员都已返回在编单位工作,但是无法提供更为详细的数字。
不过,有代课教师随后爆料称,在紫金县苏区镇,至少有两名借调教师目前仍在县城学校工作,而没有返回这个紫金县最南端山区镇的编制所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