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最新动态 >> 国内新闻 >> 浏览文章
南京教改纲要征意见 学生课业负担重将问责学校(3) 作者:cctvzsw 来源:佚名 文章点击数:


  高 中

 

  高中也要开职业课

 

  条文摘录:优化高中教育布局,稳定学校办学规模,努力办好每一所高中,每班班额40人以下,并逐步推进小班化教育。到2015年,所有普通高中达到优质高中办学标准;到2020年,建成10所以上全国一流的高中。鼓励普通高中自主发展,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鼓励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教育方式,改善教育和学习方法,形成学校教学有风格、学生发展有特长的局面。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渗透,创新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鼓励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积极开展普通高中与高等院校合作与交流,探索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探索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工作机制,为特长学生、超常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积极与境外优质教育机构合作,在高中学校开设国际课程,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跨文化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专家解析:

 

  高中将有多种发展模式

 

  根据纲要,今后南京将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间的壁垒,尝试推出“综合高中”这一新教学模式。“比如学生可先上一年综合课程,再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贯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也是今后省市教育部门针对高中阶段教育进行改革的重点。今后南京高中将有多种发展模式,除了办一些旨在向普通高校输送高质量学生的升学预备型高中外,还有望举办一些渗透职业教育元素的综合高中。在综合高中,学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学到一些基本技能、通用技术,必要时可实现普高、职高之间的转换。据悉,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已在酝酿和周边的三星级高中进行资源整合,联办“综合高中”。

 

  其它热点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和课程标准,控制作业量和考试的频度、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公办教师不得从事有偿的课外教学辅导活动。社会教育机构必须严格控制从事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补习辅导、学科竞赛考试等活动。建立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公告、监测、举报和问责制度,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学校管理,并逐步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切实把“减负增效”贯穿到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

 

  关于教育用地的规划与保护,首先明确市、区政府是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责任主体。出台《南京市住宅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发改、教育、规划、国土、建设、财政、房产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教育用地规划城区按 1.2-1.5万人设置一所小学,3万人设置一所初中;郊县按0.8-1万人设置一所小学,3-5万设置一所初中。规划在老城、新区、县城和建制镇地区设置幼儿园,按1万人左右设置一所。农村地区执行1村(行政村)1所的配置标准。高中按10万人一所的标准进行设置。学校配建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零星开发地块的教育配套,应在该地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统筹安排予以解决,并充分考虑该地区原有教育设施的扩建用地。禁止将教育规划预留用地改作他用。教育用地的替换、变更须征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擅自占用、改变教育建设用地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合理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招生规模,消除面试择优、考试入学的现象。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招生比例。

 

  进一步扩大热点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实行指标到校,分校录取。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和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注册入学。

 

  抓住“青奥会”教育契机,制定并实施“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行动计划”,推动青奥进教育、进课堂,提升学生素质、提高育人质量。全面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深化“快乐星期六——学生三自发展计划”。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持续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魄。推进“南京市中小学生才艺拓展计划”,建成50所艺术团学校、50所阳光体育学校和100所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两种方式可提意见

 

  记者了解到,征求意见稿在中国南京门户网站(www.nanjing.gov.cn)、南京教育门户网站(http:/www.njedu.gov.cn)全文公开发布,征求时间为一周(2011年12月18日至11月24日)。

 

  各界人士可通过书面方式或电子邮件提出意见建议。来函请寄:南京市北京东路26号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编200008。电话:83639935。传真:83371000。电子邮箱:njjyghgy@163.com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