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聚民心,崇文重教促发展”,“人人读好书,家家有希望”——在五华县华城镇城镇村大街小巷,很多标语与教育有关。拥有486户、2229人的城镇村是远近闻名的“秀才村”。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已有425名学子考上大学。这些人不仅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也激励着村中的后来者。
一户十人上大学
在城镇村,李红梅是为数不多的困难户。他和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妻子蜗居在矮小的石头屋里,屋中仅有几件简单的家具。鸡鸭在房内溜达,不时被坑洼的地面绊倒。
李红梅在五华中学当清洁工,一月工资500元,加上250元低保金,生活勉强维持。而妻子治病、女儿上学欠下的债务,至今尚未还清。虽然生活重担让李红梅显得比同龄人苍老一些,但他仍笑对未来,希望来自3个女儿。
李红梅的大女儿李群芳2005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去年工作后开始帮助家中还债。去年,二女儿李群花高考成绩超过二本B类院校录取控制线,但由于觉得学费高,最后选择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读大专。今年8月,小女儿中专毕业在中山找到了工作,1500元的月薪也够其开销。李红梅身上的担子正在一点点减轻。
在城镇村,出过多名大学生的家庭比比皆是。80岁的村民张洪英,曾培养出10位大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该村每年都有人金榜题名,高中升大学比例多年保持在九成以上。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城镇村考上大学人数逐年增多,最多的2008年为36人。
城镇村委会二楼张贴着一张“大学生龙虎榜”,其上是33年来升入高校425位城镇村子弟的名字。
城镇村支书周锦翔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自2002年起,村中开始评选“重教榜样”,今年的“榜样”是自己的弟弟周锦劲。而周锦翔5个儿女,只有一个上了大学。在他看来,自己成为“重教榜样”希望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