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教育招生门户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中国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中国招生信息网 >> 心理辅导 >> 感人故事 >> 浏览文章
一村庄33年有425人考上大学 成闻名秀才村(2) 作者:cctvzsw 来源:佚名 文章点击数:


  读书有成耀门庭

 

  在城镇村,教育是村民谈论最多的话题。从校舍到师资,从上学到就业,村民都能凑一起聊上半小时。谁家子女考上大学、谁家大学生多、谁家孩子毕业后工作好,成为村民最在乎的事情。

 

  李红梅至今仍记得2005年冬村民刘田章夫妇被儿女接去广州定居时村民们羡慕的眼神。而在此之前,这对夫妻住在矮小的砖瓦房里,靠着做豆腐花的手艺,将两女一儿供到大学毕业。

 

  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村民张胜经也深有感触。“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1990年代初,张胜经在深圳做建筑工,从早到晚辛苦一天只能赚12元,而那些能看懂图纸的高中毕业生两小时就拿到30多元。

 

  如今,张胜经只能把希望寄托在3个孩子身上。“砸锅卖铁也要送他们上学,读书人打工打的也是高级工。”张胜经说。

 

  今年,张胜经大女儿考入广东工业大学。“接到通知书,我就发愁了。”对于主要靠经营小餐饮店养活全家的张胜经来说,几千元的学费、住宿费是笔不小的开支。

 

  8月25日,张胜经带着女儿登上了前往广州的汽车。他怀揣的7000多元现金中,有5900元来自外界的支援,其中包括5000元“嘉应奖学金”和900元村里的奖金。当天下午4点,张胜经帮女儿将行李放到新生报到处后,就匆匆往回赶。他说,这样省下了一笔住宿费,但入学手续就得女儿自己搞掂了。当晚12点,张胜经回到五华家中。13小时里,他没吃一顿饭,没喝一口水。

 

  谈起张胜经的家境,周锦翔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张家还有一双儿女在读中学,成绩都不错。“后面还有两座‘大山’呢。”周锦翔说。

 

  张胜经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2006年起广东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政策,为他省了上万元。“要不然,真的扛不动了。”

 

  高价民校也要读

 

  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当年毕业的李群芳遭遇了就业困难。这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

 

  看着身边许多同学为找工作买漂亮衣服、拍艺术照、请人设计简历,囊中羞涩的李群芳羡慕之余,更为自己的就业发愁。

 

  一次参加招聘会,用人单位接收了李群芳的简历,并告诉她是其“需要的人”。而招聘会结束后,她随便翻看散落一地的简历,发现这家公司的摊位下也有自己的一份。

 

  2009年7月,未能找到工作的李群芳找到了周锦翔,因为在村里每年一次的高考动员会上,周锦翔都会向村民保证“会帮孩子们找到工作”。在周锦翔的帮助下,李群芳在广州一家电脑公司当上了文员。3个月后,李群芳跳槽到了惠州的一家公司,因为那里的薪水让她很满意。

 

  就业困难并没有影响城镇村村民供子女读书的热情。今年高考,城镇村应届学子除一人外,都进入了大专院校,一些还是学费高昂的民办高校。在村民眼中,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是暂时的,要想有发展前途还是要读更多的书。



人支持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2011 Powered by cctv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QQ:897220906 690341441 E-Mail:897220906@qq.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 如果侵犯您的权利 请通知我们 我们会尽快删除
京ICP备09038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