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阳光照过来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通山县,顾名思义境内几乎通通是山。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三难”:一是校点多,撤销合并难。二是师资紧缺,课程开齐难。三是投入效益低,改善条件难。处困思进,面对“三难”,通山县开始探讨“联校走教”新模式。
“联校走教”是以一所完全小学为主体,按地理位置、生源范围将附近初小、教学点作为其分部,几校联合而成的一个集人事、财务、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的集团化办学实体,即联校。由联校本部安排体、音、美、英语等学科教师到联校分部即初小、教学点“走教”,让山里的孩子能接受更全面的教育。
“联校走教”办学模式在岗位职责上,实行联校校长负责制;在学校管理上,实行人事统一调配,财务统一管理,教学统一协调的“三统一”政策;在日常教学中,各联校与其管辖的初小、教学点实行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课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考核评估等“五个统一”,全力保证流动教学的质量,并及时对工作进行反馈,做好“走教”的双向管理,真正实现“教师流动教学,学校联片管理”。
走教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却有太多的感动。九宫山镇横石二小的走教教师朱艳琳,每次都要翻过一座座山,拐过一道道弯,来到只有12名学生,一名教师的金家宕小学教体育。让她感动的是,走教首日,所有学生为她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后来她才知道,当天,学生是穿着过节才穿的衣服来迎接她的。
走教的道路虽然艰辛,但却有太多的欣慰。通山县洪港镇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王海燕,每周三都要乘车20多公里,然后步行3公里到杨林留咀初小走教。杨林留咀初小之前没有英语老师,现在,学生每次上王海燕的英语课都非常积极,有时下课放学了还不愿离去,一些家长也常常站在窗外旁听。王海燕说,孩子们热切的眼神,村民们的支持让她感到非常欣慰。
走教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却有太多的希望。九宫山镇横石二小的走教教师狄星星,每周二、周四都要先乘车,后步行到陈坪初小教艺术课。她说最让她难忘的是2008年全镇校园舞蹈比赛,陈坪初小这些以前从没有学过舞蹈的孩子在她的辅导下竟获得了第3名,令家长和老师们欢欣鼓舞,这让她看到了农村学校走教的新希望。她说:“虽然其中有太多的辛酸苦辣,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轮新的太阳正冉冉升起,给我温暖,给我希望,给我力量。”
通山县现在共有69所联校,走教教师200人,共覆盖151个教学点,受益学生超过1万人。为解决走教教师行路难的问题,县政府还投入200余万元,为走教教师配置了一批走教交通工具和教学器材,并按每课时10元的标准对走教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县政府投巨资新建教师周转房351套,改造周转房80套,建成单元房278套,大大改善了农村走教教师住房条件。
联校走教,让温暖的阳光照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