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以为,这个小组里是一群不孝的孩子,是反叛的孩子,应该是社会上的极个别现象”,王占郡刚听说这个小组的时候,跟大多数人的判断是一致的,“但是,当我真正走进这个小组,走近这些孩子的时候发现,这些孩子非常痛苦,他们在哭泣、他们在哀号。他们确实是被祸害的受害者。”
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
“我要摆脱,可是我可能一辈子也摆脱不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三类,假爱、错爱和真爱。”王占郡说,那种对孩子没有感情、对孩子打骂过度的应该是假爱。
陆晶的父母应该属于假爱这一类。而李翔遭遇的则是错爱。
李翔是个“80后”。
从小,父亲的工作就很忙,经常一出差就是几个月,家里经常只有妈妈和李翔两个人。
李翔的父母应该是很爱李翔的。
爸爸经常不在身边,所以李翔的妈妈对他更是关爱。所有家务活都不让他做,而且对他的生活也照顾得“无孔不入”,李翔在家里需要自己做的事似乎只有一件,就是管好自己的学习。
李翔的爸爸是个很沉默的人,“每次好不容易把爸爸盼回来了,他在家里也总是不说话,让我觉得害怕。”
爸爸不管李翔的生活,但是对李翔的学习抓得极严。父亲每次回家的主要目的似乎就是检查李翔的学习,他会翻看李翔在学校的所有考试卷子、老师评语和习题本。一旦成绩下滑,马上会被父亲严厉训话。
“你只有学习好将来才能有出息,我现在这么要求你都是为了你好”、“我在外面这么辛苦,你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对得起我”这是爸爸常说的两句话。
“那时候我经常觉得自己很没用,”李翔说,“跟其他孩子比,我几乎从来不玩,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但是无论怎么努力爸爸都不会看见,他只看最终的成绩,只要成绩不如他想象的好,就会骂我。如果我成绩好他就会马上把我的成绩拿到别人面前炫耀。”可每当这个时候,李翔都觉得很恶心,“他让我学习不是为了我好,而是为了他的面子”。
好在从中学到大学,李翔在学习上都显示出很高的天赋。“我爸妈总说督促我学习是为了我好,可是我却挺恨学习的,但是不得不学。小时候努力学习是为了我爸能对我好些,长大了努力学是为了远离他们。”
高中的时候,李翔成功地考上了离家很远的学校。见爸爸的机会更少了,但是,妈妈却仍然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妈妈从家里搬了出来,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陪他读书,给他做饭、洗衣服。“我知道妈妈也是为我好,但是,她只知道让我吃这个、穿那个,我想跟她聊聊天,她就会说:‘赶紧学习,别说那些没用的。’”
现在李翔已经在英国读书了,5年来,他仅回过家一次。
“回想我28年的人生,我似乎就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学习,一件事是逃离。”
已经成功“逃离”的李翔现在更加痛苦了,他发现自己似乎有了同性恋的倾向。“说心里话,我真的怨恨他们。我爸爸很少在家,只要在家只关心我的学习,我从他的身上一点儿也没有学到一个男人该为一个家做些什么,而我妈妈却又离我太近了,近到让我觉得女人就是整天唠唠叨叨、琐琐碎碎的、让人反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