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志军在黑板上写下“家庭与事业”这几个字时,底下的学生忍不住小声议论起来:“今天物理老师要搞什么名堂呀?”对市三女中高一学生来说,这一学期老师们的举动都有些“反常”:政治老师和他们大谈女性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语文老师花了三堂课时间与他们一起研究女文学家的情感特点;化学老师则设计了DIY实验,让他们领略女科学家的思维品质。一项名为“成功女性特质探究”的研究型课程被列入学生课表,学校9个教研组一起上阵,轮流“执棒”,希望给女学生们树立一个立体的成功女性形象,不带偏见、也不贴标签。
现有教材存在明显性别偏见
杨志军所在的物理教研组承担的是“女科学家的家庭观念”,这样的课题对习惯于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推导公式的理科教师来说,确实有点陌生。杨志军在前期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在查阅资料时他发现,语文教材中以男性为主角的课文远多于以女性为主角的课文,历史教材中涉及男性人物300多人,女性只有10人,且多为反面人物,而他手头高中物理课本中出现的女性科学家只有居里夫人一人,化学课本更是“男人的天下”。
“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似乎就是男人的专利,教材编写者无意识的性别偏见会潜移默化影响女生的性别角色意识。”杨志军希望在自己的课程里尽可能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纠正对女性的一些性别偏见。
家庭和事业不是“非此即彼”
在课堂随机调查环节,对于“家庭”和“事业”的选择,学生的票数是“一半对一半”,很多人的判断都是“非此即彼”——为了事业就必须牺牲家庭,为了家庭就必须舍弃事业。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老师们希望能找到一个家庭和事业兼顾的女性科学家来给学生“纠偏”。
最佳人选无疑是物理老师都特别熟悉的居里夫人,但找了不少传记,大多都是介绍居里夫人科研成就,很少涉及她的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内容。人选几经调整,最终确定的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何泽慧。学生对何泽慧其人了解甚少,她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在高能天体物理、宇宙线物理和超高能核物理等领域都有很高建树。杨志军特地剪辑了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对何泽慧的访谈,在节目中何泽慧谈求学,谈研究,也谈家庭,性格直率,言语风趣,短短40分钟的片子,就让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个幽默、豁达的老太太。
“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从事业和家庭两个方面看待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对女性成功内涵的思考。”杨志军说。